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荷花腐烂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及对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水生植物腐烂分解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2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1 植物样品的采集第22页
        2.1.2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第22-23页
    2.2 实验系统设计第23-24页
        2.2.1 荷花分解速率实验野外系统的建立第23页
        2.2.3 不同温度对荷花腐烂分解速率影响实验系统的构建第23页
        2.2.4 DO对荷花腐烂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系统的构建第23页
        2.2.5 生物量密度对荷花腐烂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系统构建第23-24页
    2.3 理化指标的分析方法第24-25页
        2.3.1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第24-25页
        2.3.2 植物样品指标分析方法第25页
        2.3.3 沉积物理化指标分析方法第25页
    2.4 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方法第25-26页
        2.4.1 实验流程图第25-26页
        2.4.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第26页
    2.5 数据分析第26-30页
        2.5.1 荷花分解速率模型第26-27页
        2.5.2 相关性分析第27页
        2.5.3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第27-28页
        2.5.4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第28-30页
第三章 荷花不同生态型部位分解速率及营养盐变化规律第30-38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腐烂分解过程中生物量变化和分解速率第30-32页
        3.2.1 荷花茎生物量变化及分解速率第30-31页
        3.2.2 荷花叶片生物量变化及分解速率第31-32页
    3.3 荷花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变化第32-35页
        3.3.1 荷花茎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变化第32-33页
        3.3.2 荷花叶片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变化第33-35页
        3.3.3 荷花分解过程C、N、P积累指数的变化第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四章 溶解氧对荷花腐烂分解过程的影响第38-46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DO对荷花分解速率的影响第38-40页
    4.3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分解过程上覆水水质变化第40-44页
        4.3.1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上覆水DO、pH、COD含量变化第40-42页
        4.3.2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上覆水N素的变化第42-44页
        4.3.3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上覆水P素的变化第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不同温度对荷花腐烂分解的影响第46-53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不同温度荷花腐烂分解生物量的变化第46-47页
    5.3 不同温度条件荷花腐烂分解N、P的变化第47-49页
    5.4 不同温度条件荷花腐烂分解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第49-52页
        5.4.1 腐烂分解对水体COD、pH的影响第49页
        5.4.2 腐烂分解对水体N、P的影响第49-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荷花腐烂分解对水体及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53-74页
    6.1 引言第53页
    6.2 荷花腐烂分解对水体pH、COD的影响第53-54页
    6.3 不同生物量密度荷花腐烂分解对上覆水N、P含量的影响第54-56页
    6.4 不同生物量密度荷花腐烂分解对沉积物pH、OM、电导率的影响第56-57页
    6.5 不同生物量密度荷花腐烂分解对沉积物N、P的影响第57-59页
    6.6 荷花腐烂分解上覆水与沉积物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59-63页
    6.7 荷花腐烂分解对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63-73页
        6.7.1 沉积物各样品测序结果第63页
        6.7.2 OTUs聚类与分析第63-65页
        6.7.3 物种丰富度分析第65-66页
        6.7.4 Alpha多样性各指数值第66-67页
        6.7.5 基于beta多样性的微生物聚类热图第67-69页
        6.7.6 微生物群落结构图第69页
        6.7.7 沉积物群落分布的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69-73页
    6.8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7.1 结论第74-75页
    7.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致谢第86-87页
硕士期间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小麦功能性状及其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环境生态毒理效应及其驱动机理
下一篇:DOC对NSR催化剂脱除NO_x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