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小麦功能性状及其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环境生态毒理效应及其驱动机理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1.1 纳米材料的简介第15-16页
        1.1.1 纳米材料的概念第15页
        1.1.2 纳米材料的来源第15-16页
        1.1.3 纳米材料释放到环境中的主要途径第16页
    1.2 AgNPs的来源及环境浓度与应用第16-18页
        1.2.1 AgNPs的来源第16-17页
        1.2.2 AgNPs的环境浓度第17-18页
    1.3 AgNPs的环境行为第18-19页
        1.3.1 AgNPs的吸附第18页
        1.3.2 AgNPs的迁移第18-19页
    1.4 AgNPs的环境毒性第19-23页
        1.4.1 AgNPs的植物毒性第19-21页
        1.4.2 AgNPs的动物毒性第21-22页
        1.4.3 AgNPs的微生物毒性第22-23页
    1.5 AgNPs环境生态毒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第23-27页
        1.5.1 Ag~+的释放第23页
        1.5.2 AgNPs本身起作用第23-24页
        1.5.3 AgNPs的粒径第24-25页
        1.5.4 AgNPs的浓度第25-26页
        1.5.5 AgNPs的表面修饰第26页
        1.5.6 环境因子第26-27页
    1.6 土壤固氮菌第27-31页
        1.6.1 氮循环第27-29页
        1.6.2 固氮菌的作用第29-30页
        1.6.3 固氮菌的影响因素第30-31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1-32页
    1.8 研究主要思路、内容技术路线第32-35页
        1.8.1 研究总体思路第32-33页
        1.8.2 研究内容第33-34页
        1.8.3 技术路线第34-35页
第二章 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小麦功能性状的影响及其驱动机理第35-52页
    2.1 前言第35-36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6-40页
        2.2.1 实验设计第36-39页
        2.2.2 小麦功能性状的测定第39页
        2.2.3 Ag~+的测定第39-40页
        2.2.4 统计分析第40页
    2.3 结果第40-50页
    2.4 讨论第50-52页
第三章 不同浓度和粒径的AgNPs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驱动机理第52-75页
    3.1 前言第52-53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53-57页
        3.2.1 实验设计第53-54页
        3.2.2 土壤理化性质第54页
        3.2.3 土壤固氮菌群落的测定第54-56页
        3.2.4 统计分析第56-57页
    3.3 结果第57-73页
        3.3.1 土壤理化性质第57-59页
        3.3.2 土壤固氮菌的群落结构第59-73页
    3.4 讨论第73-7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8页
    4.1 结论第75-76页
    4.2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95页
致谢第95-9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NIPAm/PHEMA负载纳米铁对硝基酚类有毒物质的处理研究
下一篇:荷花腐烂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及对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