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4页 |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21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21页 |
·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 | 第21-24页 |
第2章 “门户开放”政策与美国对东北的争夺——美国制定对伪满洲国政策的基础 | 第24-50页 |
·美国对东北政策的确立 | 第24-29页 |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 第24-27页 |
·两次“门户开放”照会及美国对东北政策的确立 | 第27-29页 |
·美国对东北的争夺 | 第29-50页 |
·日俄战前及日俄战争期间美国对中国东北策略 | 第29-31页 |
·日俄战后至一战期间美日矛盾的激化及争斗 | 第31-41页 |
·华盛顿体系确立后美国对东北的争夺 | 第41-50页 |
第3章 从消极观望到“不承认主义”——胡佛政府对伪满洲国政策的确立 | 第50-68页 |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美国的反应 | 第50-60页 |
·“九·一八”事变与列强的态度 | 第50-54页 |
·胡佛政府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 | 第54-60页 |
·伪满洲国的建立及美国对策 | 第60-65页 |
·殖民统治形式的选择与伪满洲国出笼 | 第60-63页 |
·国联调查团及美国对策 | 第63-65页 |
·对“不承认主义”的再认识 | 第65-68页 |
第4章 秉持“不承认主义”——罗斯福政府对伪满洲国政策的重估 | 第68-86页 |
·罗斯福政府初期的相关政策制定者 | 第68-74页 |
·罗斯福的中国观及与史汀生的会晤 | 第68-71页 |
·赫尔领导下的国务院及远东司 | 第71-73页 |
·外交官的作用 | 第73-74页 |
·汉密尔顿的远东之行与罗斯福政府对伪满洲国政策的重估 | 第74-86页 |
·汉密尔顿的远东之行 | 第75-82页 |
·汉密尔顿报告对美国远东政策及伪满洲国政策的影响 | 第82-86页 |
第5章 从政治转向经济——罗斯福政府对伪满洲国政策的调整 | 第86-98页 |
·伪满洲国的经济统制及美国在东北的石油利益 | 第86-90页 |
·《石油专卖法》的出台与美国的对策 | 第90-95页 |
·《石油专卖法》的真实意图及美国政策剖析 | 第95-98页 |
·《石油专卖法》的真实意图 | 第95-96页 |
·美孚石油公司“经营东北”与美国政策剖析 | 第96-98页 |
第6章 从伪满洲国逐步撤出——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终结 | 第98-116页 |
·关于撤出驻东北各地领事的论争 | 第98-103页 |
·伪满洲国“外交”机构的变迁与美国远东司人员的调整 | 第103-108页 |
·伪满洲国“外交”机构的变迁 | 第103-107页 |
·美国远东司的人员变动 | 第107-108页 |
·美日摊牌与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终结 | 第108-116页 |
·美日谈判及破裂 | 第109-113页 |
·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终结及领事的撤出 | 第113-116页 |
结论 | 第116-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4页 |
附录 | 第134-13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37-138页 |
后记 | 第138-140页 |
中文摘要 | 第140-142页 |
Abstract | 第142-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