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铁论文--原材料论文--燃料论文

配加褐煤制备冶金焦及其对高炉冶炼影响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38页
    2.1 中国钢铁行业概述第14-16页
    2.2 我国褐煤状况介绍第16-20页
        2.2.1 我国褐煤资源状况第16-17页
        2.2.2 我国褐煤的煤质特征第17-20页
    2.3 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及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第20-25页
        2.3.1 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第20-21页
        2.3.2 高炉炼铁对焦炭质量的要求第21-23页
        2.3.3 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第23-25页
    2.4 煤成焦过程及利用褐煤炼焦的研究现状第25-36页
        2.4.1 煤成焦过程研究第26-27页
        2.4.2 矿物质对煤成焦过程的影响第27-28页
        2.4.3 基于传统炼焦工艺的褐煤焦炭研究第28-33页
        2.4.4 基于煤改性的褐煤焦炭研究第33-36页
    2.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6-38页
3 褐煤和配合煤基础性能及成焦特性研究第38-63页
    3.1 实验原料第38-39页
    3.2 实验设备及方法第39-43页
    3.3 试样基础性能研究第43-51页
        3.3.1 试样表观形貌特点第43-46页
        3.3.2 试样官能团特点第46-48页
        3.3.3 水热和酸洗提质对褐煤成分的影响第48-51页
    3.4 炼焦配合煤相关性能研究第51-57页
        3.4.1 炼焦配合煤工业分析第51-52页
        3.4.2 炼焦配合煤元素分析第52-53页
        3.4.3 炼焦配合煤灰成分分析第53-54页
        3.4.4 炼焦配合煤胶质层最大厚度第54-56页
        3.4.5 炼焦配合煤煤质分析第56-57页
    3.5 褐煤、半焦以及改性褐煤与配合煤成焦特性研究第57-62页
        3.5.1 褐煤焦炭成焦特性第58-59页
        3.5.2 半焦焦炭成焦特性第59-61页
        3.5.3 改性褐煤焦炭成焦特性第61-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4 添加褐煤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研究第63-87页
    4.1 实验材料第63页
    4.2 实验设备与方法第63-66页
    4.3 褐煤对焦炭冷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第66-76页
        4.3.1 褐煤配比对焦炭转鼓强度的影响第66-67页
        4.3.2 褐煤与配合煤的相互作用第67-69页
        4.3.3 孔隙分布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第69-72页
        4.3.4 光学组织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第72-75页
        4.3.5 碳结构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第75-76页
    4.4 褐煤对焦炭反应后热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第76-86页
        4.4.1 褐煤对焦炭反应性的影响第76-77页
        4.4.2 反应后焦炭强度变化规律第77-78页
        4.4.3 反应后焦炭表观形貌变化规律第78-81页
        4.4.4 反应后焦炭孔隙分布规律第81-82页
        4.4.5 反应后焦炭碳结构变化规律第82-84页
        4.4.6 反应后焦炭等温动力学分析第84-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5 添加半焦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研究第87-103页
    5.1 半焦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研究及分析第87-95页
        5.1.1 半焦配比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第87-88页
        5.1.2 半焦与配合煤的相互作用第88-89页
        5.1.3 半焦对焦炭孔隙分布的影响第89-91页
        5.1.4 半焦对焦炭光学组织的影响第91-94页
        5.1.5 半焦对焦炭微晶结构的影响第94-95页
    5.2 半焦对焦炭反应后热强度的影响研究及分析第95-102页
        5.2.1 半焦对焦炭反应性的影响第95-96页
        5.2.2 反应后焦炭强度变化规律第96-97页
        5.2.3 反应后焦炭光学组织与孔分布变化规律第97-99页
        5.2.4 反应后焦炭碳结构变化规律第99-101页
        5.2.5 反应后焦炭强度劣化机理第101-102页
    5.3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6 添加水热酸洗改性褐煤对焦炭性能影响研究第103-121页
    6.1 实验材料第103-104页
    6.2 实验设备与方法第104-105页
    6.3 改性褐煤对碳压块性能的影响第105-113页
        6.3.1 合理石油沥青配比的确定第105-106页
        6.3.2 合理热压温度的确定第106-107页
        6.3.3 改性褐煤对碳压块抗压强度的影响第107-109页
        6.3.4 热压块性能对碳压块抗压强度的影响第109-113页
    6.4 改性褐煤焦炭性能及气化动力学研究第113-119页
        6.4.1 改性褐煤焦炭气化前后强度性能第114-115页
        6.4.2 改性褐煤焦炭反应前后碳结构第115-116页
        6.4.3 改性褐煤焦炭气化动力学分析第116-119页
    6.5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7 应用褐煤焦炭对高炉冶炼的影响第121-133页
    7.1 不同试样配比对焦炭起始反应温度的影响第121-124页
        7.1.1 实验部分第121-122页
        7.1.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22-124页
    7.2 高炉操作线的确定第124-127页
        7.2.1 高炉冶炼条件的确定第124-125页
        7.2.2 高炉操作线解析第125-127页
    7.3 应用褐煤焦炭对高炉冶炼的影响第127-131页
    7.4 褐煤应用于高炉焦炭生产的限制性因素第131页
    7.5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8 结论与创新点第133-136页
    8.1 结论第133-134页
    8.2 创新点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7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47-15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H13钢中夹杂物控制及电渣重熔中的转变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