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超空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超空泡现象概述 | 第13-14页 |
1.2.2 超空泡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超空泡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4 超空泡技术在水面高速航行器上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第2章 通气空泡流理论及数值模拟 | 第21-4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通气超空泡基本理论 | 第21-30页 |
2.2.1 影响通气空泡流的主要参数 | 第21-22页 |
2.2.2 空泡截面方程 | 第22-23页 |
2.2.3 通气超空泡几何形状的计算方程 | 第23-25页 |
2.2.4 重力效应影响模型 | 第25-28页 |
2.2.4.1 空泡轴线的弯曲 | 第25-26页 |
2.2.4.2 重力影响下空泡的闭合 | 第26-28页 |
2.2.5 空化器攻角影响模型 | 第28-29页 |
2.2.6 通气超空泡的通气流量 | 第29-30页 |
2.3 空泡流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 第30-40页 |
2.3.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0-32页 |
2.3.2 多相流模型 | 第32-33页 |
2.3.2.1 Mixture多相流模型 | 第32页 |
2.3.2.2 VOF多相流模型 | 第32-33页 |
2.3.3 湍流模型 | 第33-37页 |
2.3.3.1 湍流计算方法 | 第33-35页 |
2.3.3.2 k-ε模型 | 第35页 |
2.3.3.3 k-ω和 SST模型 | 第35-37页 |
2.3.4 壁面函数和数值求解算法 | 第37-40页 |
2.3.4.1 壁面函数 | 第37-39页 |
2.3.4.2 数值求解算法 | 第39-40页 |
2.4 网格收敛性分析 | 第40-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支柱对通气空泡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69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支柱对通气空泡气体夹带现象的数值模拟 | 第45-48页 |
3.3 航行参数对空泡流形态的影响 | 第48-64页 |
3.3.1 带自由液面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48-51页 |
3.3.2 航行倾角变化对空泡流的影响 | 第51-57页 |
3.3.3 航行深度变化对空泡流的影响 | 第57-61页 |
3.3.4 航行速度变化对空泡流的影响 | 第61-64页 |
3.4 支柱横截面形状对通气空泡流的影响 | 第64-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串联空泡减阻方案的数值模拟 | 第69-88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航行体串联空泡减阻方案 | 第69-74页 |
4.2.1 串联空泡的形成 | 第69-71页 |
4.2.2 环形空化器最大空泡半径的计算 | 第71-73页 |
4.2.3 环形空化器空泡长度的计算 | 第73-74页 |
4.3 串联空泡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4-79页 |
4.3.1 航行体串联空泡的数值模拟 | 第74-77页 |
4.3.2 支柱结构对串联空泡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77-79页 |
4.4 支柱通气对串联空泡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79-86页 |
4.4.1 支柱通气量对空泡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79-81页 |
4.4.2 支柱通气孔位置对空泡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81-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