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声制冷机的多目标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热声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1 热声效应的发现 | 第11-12页 |
1.2.2 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 第12页 |
1.3 热声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3.1 热声发动机 | 第13-16页 |
1.3.2 热声制冷机 | 第16-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热声制冷微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 第22-36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不可逆热声制冷微热力学循环优化 | 第22-27页 |
2.2.1 不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模型 | 第22-24页 |
2.2.2 不可逆热声制冷机热力学性能 | 第24-26页 |
2.2.3 不可逆热声制冷微热力循环Ω函数优化 | 第26-27页 |
2.2.4 不可逆热声制冷微热力循环?利润率优化 | 第27页 |
2.3 数值计算 | 第27-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实际热声制冷微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 第36-48页 |
3.1 前言 | 第36页 |
3.2 实际不可逆热声制冷微热力学循环优化 | 第36-42页 |
3.2.0 实际不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描述 | 第36-38页 |
3.2.1 实际不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优化 | 第38-41页 |
3.2.2 实际不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Ω函数优化 | 第41-42页 |
3.3 数值计算 | 第42-46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热声制冷机的多目标优化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多目标的方法介绍 | 第48-50页 |
4.3 多目标优化的应用 | 第50-57页 |
4.3.1 线性加权评价法 | 第50-54页 |
4.3.2 最大-最小法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5章 双声源热声制冷机的实验研究 | 第60-68页 |
5.1 前言 | 第60页 |
5.2 实验装置 | 第60-63页 |
5.2.1 压力传感器 | 第61-62页 |
5.2.2 温度传感器 | 第62页 |
5.2.3 声波发生器 | 第62页 |
5.2.4 数据采集器 | 第62页 |
5.2.5 锁相放大器 | 第62页 |
5.2.6 直流稳压电源 | 第62-63页 |
5.3 实验步骤 | 第63页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5.4.1 回热器填料对温差的影响 | 第63-64页 |
5.4.2 声波发生器频率对制冷温差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3 充气压力对制冷温差的影响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6.1 全文总结工作 | 第68-69页 |
6.2 创新点 | 第69页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