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与测距一体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9-22页 |
第2章 探测和测距基本原理 | 第22-46页 |
2.1 光电探测的方式 | 第22页 |
2.2 光电探测器 | 第22-27页 |
2.2.1 图像探测器 | 第22-25页 |
2.2.2 点探测器 | 第25-27页 |
2.3 信噪比方程 | 第27-28页 |
2.4 激光测距的原理 | 第28-31页 |
2.4.1 激光测距方程 | 第29-30页 |
2.4.2 激光在大气中的透过率 | 第30-31页 |
2.4.3 作用距离 | 第31页 |
2.5 激光测距系统的误差分析 | 第31-33页 |
2.5.1 测距误差分析 | 第31-32页 |
2.5.2 减少误差提高精度的主要途径 | 第32-33页 |
2.6 激光测距数字化仿真 | 第33-44页 |
2.6.1 激光脉冲发射 | 第34-35页 |
2.6.2 激光回波 | 第35-37页 |
2.6.3 噪声生成仿真 | 第37-38页 |
2.6.4 数字滤波仿真 | 第38页 |
2.6.5 时刻鉴别方法 | 第38-41页 |
2.6.6 计算距离 | 第41页 |
2.6.7 激光测距数字化仿真结果 | 第41-44页 |
2.7 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探测与测距一体化方法研究 | 第46-60页 |
3.1 探测与测距系统 | 第46-50页 |
3.1.1 成像系统 | 第47-48页 |
3.1.2 激光光束 | 第48-49页 |
3.1.3 激光测距发射和接收系统 | 第49-50页 |
3.2 探测与测距一体化系统建立方法 | 第50-54页 |
3.2.1 一体化系统的光学镜头 | 第51-52页 |
3.2.2 分光镜 | 第52-54页 |
3.2.3 系统电气处理平台 | 第54页 |
3.3 探测和测距一体化系统构建 | 第54-58页 |
3.4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变焦镜头及一体化系统设计研究 | 第60-76页 |
4.1 系统分析 | 第60-61页 |
4.2 变焦镜头原理 | 第61-66页 |
4.2.1 变焦原理 | 第61-63页 |
4.2.2 机械补偿式变焦光学系统的变焦方程 | 第63-65页 |
4.2.3 变焦方程求解 | 第65-66页 |
4.3 变焦镜头设计 | 第66-72页 |
4.3.1 变焦结构的选择 | 第66-67页 |
4.3.2 技术要求与参数计算 | 第67-68页 |
4.3.3 变焦镜头自动设计 | 第68-69页 |
4.3.4 变焦系统的像质评价 | 第69-72页 |
4.4 变焦镜头凸轮设计 | 第72-74页 |
4.5 测距与探测一体化结构设计 | 第74-75页 |
4.6 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系统实例设计 | 第76-84页 |
5.1 一体化系统的实现 | 第76页 |
5.2 激光发射光学系统设计 | 第76-78页 |
5.3 测距系统的误差分析 | 第78-79页 |
5.3.1 时间测量模块晶振的影响 | 第78页 |
5.3.2 激光脉冲波形的影响 | 第78页 |
5.3.3 激光接收放大器的影响 | 第78-79页 |
5.4 三维模型建立 | 第79-80页 |
5.5 有限元热分析 | 第80-83页 |
5.6 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4-86页 |
6.1 总结 | 第84页 |
6.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