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研究--以BJFP家政服务中心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5页
        (一)研究思路第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5页
    四、创新点和不足第15-16页
        (一)创新点第15页
        (二)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16-21页
    一、相关概念第16-18页
        (一)女性农民工第16-17页
        (二)社会支持第17-18页
    二、相关理论第18-21页
        (一)社会网络理论第18-19页
        (二)社会资本理论第19-21页
第二章 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第21-35页
    一、女性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第21-24页
        (一)来源广泛且青壮年为主第21页
        (二)因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职业技能缺乏第21-22页
        (三)家庭发展意识浓厚而日常消费单一第22-23页
        (四)职业要求较低的服务类工作使得技能提升缓慢第23-24页
    二、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现状第24-28页
        (一)非正式社会支持提供基本保障第24-26页
        (二)正式社会支持存在部分缺失第26-28页
    三、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第28-32页
        (一)女性农民工自身对正式社会支持缺乏正确认知第28-29页
        (二)小群体意识使女性农民工的社会关系难以扩展第29-30页
        (三)正式社会支持进行教育培训的适用度不足第30-31页
        (四)相关制度受高门槛高成本限制而实施乏力第31-32页
        (五)社会保障面较小使得女性农民工权益受惠不足第32页
    四、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2-35页
        (一)个体原因:缺乏寻求正式社会支持的主动性第32-33页
        (二)社会原因:性别歧视造成机会和待遇差异第33页
        (三)文化原因:乡土情结强化了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的依赖第33页
        (四)制度原因: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社会支持的完善第33-35页
第三章 BJFP在推动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中的实践和作用第35-42页
    一、BJFP在推动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中的实践第35-39页
        (一)加强与各方力量交流合作以提升就业机会支持第35-36页
        (二)推动家政服务职业化以强化专业技能支持第36-37页
        (三)明确内容和标准以提供权益保障支持第37-38页
        (四)建立新的交流平台以提供情感安抚支持第38-39页
    二、BJFP在推动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中的作用第39-42页
        (一)有利于增加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第39页
        (二)有利于提升职业技能的迁移能力第39-40页
        (三)有利于强化合法权益的维护意识第40页
        (四)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和资金积累第40页
        (五)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和生活品质第40-42页
第四章 推动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策略第42-48页
    一、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切实维护女性农民工权益第42-44页
    二、各类组织需要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对女性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第44-45页
    三、社会媒体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第45-46页
    四、女性农民工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提升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协同研究--以四会市X街道社区为例
下一篇:农村信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苏北L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