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及气象预警系统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GIS在泥石流预警领域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GIS在泥石流预警领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 第15-20页 |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2.2 研究区气候概况 | 第16页 |
2.3 研究区地质灾害概况 | 第16-17页 |
2.4 数据源及数据处理 | 第17-20页 |
2.4.1 数据源 | 第17-18页 |
2.4.2 数据处理 | 第18-20页 |
3 相关技术概述 | 第20-24页 |
3.1 Web GIS概述 | 第20-21页 |
3.2 关键技术概述 | 第21-24页 |
3.2.1 ArcGIS Server | 第21-22页 |
3.2.2 ASP. NET技术 | 第22-23页 |
3.2.3 数据库技术 | 第23-24页 |
4 怒江州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优选 | 第24-51页 |
4.1 泥石流预警模型优选的思路 | 第24页 |
4.2 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及分区 | 第24-39页 |
4.2.1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4.2.2 子流域单元提取 | 第26-28页 |
4.2.3 评价因子选取 | 第28-34页 |
4.2.4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及分区 | 第34-39页 |
4.3 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构建 | 第39-46页 |
4.3.1 气象监测站降水空间插值方法优选 | 第39-40页 |
4.3.2 泥石流与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 第40-45页 |
4.3.3 地质-气象耦合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3.4 地质-降雨综合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4.4 怒江州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验证及优选 | 第46-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系统设计 | 第51-63页 |
5.1 用户需求分析 | 第51页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1-55页 |
5.2.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2-53页 |
5.2.2 系统架构设计 | 第53-54页 |
5.2.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4-55页 |
5.3 数据库设计 | 第55-62页 |
5.3.1 空间数据库 | 第55-56页 |
5.3.2 属性数据库 | 第56-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系统功能实现 | 第63-84页 |
6.1 系统登录界面 | 第63页 |
6.2 系统主界面 | 第63-64页 |
6.3 系统功能模块 | 第64-8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7.1 结论 | 第84-85页 |
7.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