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收购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研究--以“双汇国际”并购SFD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关于杠杆收购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3 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理论 | 第15-23页 |
2.1 资本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2.1.1 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 | 第15页 |
2.1.2 影响资本结构因素 | 第15-16页 |
2.2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 第16-19页 |
2.2.1 净收益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净经营收益理论 | 第17-18页 |
2.2.3 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理论 | 第18-19页 |
2.3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19-21页 |
2.3.1 MM理论 | 第19页 |
2.3.2 权衡理论 | 第19-20页 |
2.3.3 米勒市场均衡模型 | 第20-21页 |
2.4 新资本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2.4.1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1-22页 |
2.4.2 优序融资理论 | 第22页 |
2.4.3 信号模型 | 第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3 案例介绍 | 第23-28页 |
3.1 案例选择 | 第23页 |
3.2 杠杆收购主体 | 第23-25页 |
3.2.1 收购企业——双汇国际 | 第23-24页 |
3.2.2 被收购企业——史密斯菲尔德 | 第24-25页 |
3.3 杠杆收购动机 | 第25-26页 |
3.3.1 双汇国际收购动机 | 第25-26页 |
3.3.2 史密斯菲尔德接受收购动机 | 第26页 |
3.4 杠杆收购概要与架构 | 第26-28页 |
4 案例分析 | 第28-41页 |
4.1 财务分析 | 第28-30页 |
4.1.1 盈利能力 | 第28页 |
4.1.2 偿债能力 | 第28页 |
4.1.3 营运能力 | 第28-29页 |
4.1.4 成长能力 | 第29-30页 |
4.2 资本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4.2.1 负债结构 | 第30页 |
4.2.2 股权结构 | 第30-31页 |
4.3 资本结构的优化设计 | 第31-37页 |
4.3.1 构建指标层次体系 | 第31页 |
4.3.2 形成决策矩阵 | 第31-32页 |
4.3.3 标准化决策矩阵 | 第32页 |
4.3.4 计算熵值 | 第32-33页 |
4.3.5 确定熵权 | 第33页 |
4.3.6 资本结构优化测算 | 第33-37页 |
4.4 收购后的整合管理 | 第37-38页 |
4.4.1 管理整合 | 第37页 |
4.4.2 资源整合 | 第37-38页 |
4.4.3 文化整合 | 第38页 |
4.5 收购后的风险评价 | 第38-39页 |
4.5.1 法律风险 | 第38页 |
4.5.2 债务风险 | 第38-39页 |
4.5.3 整合风险 | 第39页 |
4.6 案例分析结论 | 第39-41页 |
5 建议、启示和研究总结 | 第41-44页 |
5.1 建议 | 第41-42页 |
5.1.1 增加短期负债,提高资金利用率 | 第41页 |
5.1.2 调整权益乘数,提升盈利能力 | 第41页 |
5.1.3 统筹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 | 第41-42页 |
5.2 启示 | 第42页 |
5.2.1 增加债务融资水平,提高企业财务杠杆 | 第42页 |
5.2.2 调整财务指标,完善财务体系 | 第42页 |
5.2.3 拓宽融资规模渠道,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 第42页 |
5.3 研究总结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