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电子顺磁共振基本原理 | 第13-39页 |
1.1 电子自旋的发现历史 | 第13页 |
1.2 电子顺磁共振的发展历史 | 第13页 |
1.3 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第13-22页 |
1.3.1 物质的磁性 | 第13-14页 |
1.3.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第14-15页 |
1.3.3 电子的磁性 | 第15页 |
1.3.4 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 | 第15-16页 |
1.3.5 经典小磁体的磁场作用能 | 第16-17页 |
1.3.6 电子自旋的磁场作用能 | 第17-18页 |
1.3.7 磁共振现象 | 第18-21页 |
1.3.8 g值共振吸收的特征描述 | 第21-22页 |
1.4 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简介 | 第22-23页 |
1.4.1 谱仪结构示意图 | 第22页 |
1.4.2 电磁场系统 | 第22-23页 |
1.4.3 微波桥系统 | 第23页 |
1.4.4 谐振腔和调制场系统 | 第23页 |
1.4.5 探测系统 | 第23页 |
1.4.6 控制系统 | 第23页 |
1.5 同位素质谱仪简介 | 第23-24页 |
1.6 弛豫时间和不同线型 | 第24-28页 |
1.6.1 弛豫时间 | 第24-26页 |
1.6.2 洛伦兹线型 | 第26-27页 |
1.6.3 高斯线型 | 第27-28页 |
1.7 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 第28-39页 |
1.7.1 各向同性的参数g_(iso)和A_(iso) | 第28-34页 |
1.7.2 晶体场理论 | 第34页 |
1.7.3 低自旋(S=1/2)体系g因子的各向异性 | 第34-36页 |
1.7.4 高自旋(S≥1)体系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利用EPR和ICP-MS研究钼、镍元素的同位素非质量分馏 | 第39-61页 |
2.1 同位素质量分馏与非质量分馏简介 | 第39-43页 |
2.1.1 同位素质量分馏简介 | 第39-40页 |
2.1.2 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简介与相关文献 | 第40-43页 |
2.2 钼、镍元素的同位素 | 第43-44页 |
2.3 钼元素的非质量分馏效应 | 第44-52页 |
2.3.1 样品及制备过程 | 第44页 |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2.4 镍元素的非质量分馏效应 | 第52-56页 |
2.4.1 样品及制备过程 | 第52-53页 |
2.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2.5 理论解释 | 第56-61页 |
2.5.1 自旋单态与自旋三重态 | 第56-58页 |
2.5.2 非质量分馏的反应流程 | 第58-61页 |
第三章 利用EPR研究富勒烯双体笼间碳碳键的热力学性质 | 第61-69页 |
3.1 分子元器件与富勒烯简介 | 第61-62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3.4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漆酶催化酚类物质的反应机理 | 第69-79页 |
4.1 漆酶与邻苯二酚简介 | 第69-71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4.2.1 样品及制备过程 | 第71页 |
4.2.2 测试过程及实验参数 | 第71-72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2-77页 |
4.4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