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岩溶地区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20页 |
| ·烟草黑胫病的基本概况 | 第9-11页 |
| ·烟草黑胫病病原菌 | 第9-10页 |
| ·烟草黑胫病的症状 | 第10页 |
| ·烟草黑胫病寄主范围 | 第10页 |
| ·烟草黑胫病发病规律 | 第10-11页 |
| ·烟草黑胫病的防治 | 第11-13页 |
| ·烟草抗病品种及品系的选育与推广 | 第11-12页 |
| ·栽培方法及管理措施 | 第12页 |
| ·化学药剂防治 | 第12-13页 |
| ·生物防治 | 第13页 |
| ·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 ·利用植物诱导抗性防治烟草黑胫病 | 第13-15页 |
| ·利用生防菌防治烟草黑胫病 | 第15-1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 2 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拮抗细菌的筛选 | 第20-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培养基 | 第20页 |
| ·样品采集 | 第20-21页 |
| ·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的分离 | 第21-22页 |
|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 第22页 |
| ·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拮抗菌 | 第22-23页 |
| ·盆栽试验测定拮抗菌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 第23-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 ·烟草黑病病原菌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24-25页 |
|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筛选 | 第25-30页 |
| ·拮抗菌对盆栽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测定结果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3 烟草拮抗细菌的鉴定 | 第31-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 ·试剂 | 第31页 |
| ·细菌的形态观察 | 第31页 |
|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 第31-33页 |
| ·细菌165 rDNA 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33页 |
| ·165 rDNA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 ·拮抗菌株形态观察结果 | 第33-34页 |
| ·拮抗菌株生理生化特征 | 第34-36页 |
| ·165 rDNA 序列扩增 | 第36-37页 |
| ·拮抗细菌165 rDNA 全序列 | 第37-42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 4 烟草拮抗细菌发酵初始条件研究 | 第44-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菌种 | 第44页 |
| ·培养基 | 第44页 |
| ·对拮抗细菌生长量影响试验 | 第44-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 ·菌株生长速率测定结果 | 第45页 |
|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培养菌龄对菌株生长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种子液接种量对菌株生长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摇床转速对菌株生长量的影响 | 第48页 |
| ·培养液量对菌株生长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pH 对菌株生长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0-51页 |
| 5 拮抗菌培养滤液拮抗活性的分析 | 第51-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 ·供试菌株 | 第51页 |
| ·拮抗细菌培养液对烟草黑胫病菌丝形态的影响 | 第51页 |
| ·拮抗细菌培养滤液的制备 | 第51页 |
| ·拮抗细菌培养滤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活性的测定 | 第51页 |
| ·影响培养滤液拮抗活性的因子 | 第51-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 ·拮抗细菌培养液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的观察 | 第52-53页 |
| ·影响拮抗细菌培养滤液稳定性的因子 | 第53-5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6-57页 |
| 6 拮抗菌株对烟草黑胫病的田间防效测定 | 第57-5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 ·供试菌株 | 第57页 |
| ·拮抗菌发酵液的制备 | 第57页 |
| ·田间试验处理及方法 | 第57-58页 |
| ·结果 | 第58-59页 |
| 7 小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小结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图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