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高校扩招引起的校园扩建热潮 | 第9页 |
1.1.2 深圳大学校园建设活动持续进行 | 第9页 |
1.1.3 校园日常运转中面临诸多问题 | 第9页 |
1.1.4 校园规划缺乏对学生行为需求的关注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4.1 校园规划设计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4.2 使用后评价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5 相关概念 | 第13页 |
1.5.1 日常行为 | 第13页 |
1.5.2 校园空间 | 第13页 |
1.6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6.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3-14页 |
1.6.2 使用后评价(POE)理论 | 第14-15页 |
1.7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5-18页 |
1.7.1 理论研究 | 第15页 |
1.7.2 实地调查研究 | 第15-17页 |
1.7.3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2章 大学生日常行为活动及其空间 | 第18-29页 |
2.1 大学生校内日常行为分类 | 第18-19页 |
2.2 学习行为 | 第19-20页 |
2.2.1 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 | 第19页 |
2.2.2 学习空间 | 第19-20页 |
2.3 校园交通 | 第20-22页 |
2.3.1 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 | 第21-22页 |
2.3.2 交通空间 | 第22页 |
2.4 生活服务 | 第22-24页 |
2.4.1 学生生活服务需求特点 | 第22-23页 |
2.4.2 校园内生活服务空间 | 第23-24页 |
2.5 体育运动 | 第24-26页 |
2.5.1 学生体育运动的类型与特点 | 第25页 |
2.5.2 体育运动空间 | 第25-26页 |
2.6 校园活动 | 第26-29页 |
2.6.1 活动主体与活动内容 | 第26-28页 |
2.6.2 校园活动空间 | 第28-29页 |
第3章 我国大学校园发展历程及深圳大学校园建设概况 | 第29-41页 |
3.1 我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发展历程 | 第29-31页 |
3.1.1 80年代我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 第29页 |
3.1.2 90年代我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 第29-30页 |
3.1.3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 第30-31页 |
3.2 深圳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概况 | 第31-41页 |
3.2.1 后海老校区 | 第31-35页 |
3.2.2 后海南校区 | 第35-38页 |
3.2.3 西丽校区 | 第38-41页 |
第4章 深圳大学校园使用情况研究 | 第41-93页 |
4.1 后海老校区 | 第41-68页 |
4.1.1 学习空间 | 第41-48页 |
4.1.2 交通空间 | 第48-56页 |
4.1.3 生活服务空间 | 第56-59页 |
4.1.4 体育运动空间 | 第59-62页 |
4.1.5 校园活动空间 | 第62-68页 |
4.2 后海南校区 | 第68-79页 |
4.2.1 学习空间 | 第68-71页 |
4.2.2 交通空间 | 第71-76页 |
4.2.3 生活服务空间 | 第76-78页 |
4.2.4 体育运动空间 | 第78-79页 |
4.2.5 校园活动空间 | 第79页 |
4.3 西丽校区 | 第79-93页 |
4.3.1 学习空间 | 第79-81页 |
4.3.2 交通空间 | 第81-86页 |
4.3.3 生活服务空间 | 第86-88页 |
4.3.4 体育运动空间 | 第88-90页 |
4.3.5 校园活动空间 | 第90-93页 |
第5章 深圳大学校园环境评价研究 | 第93-109页 |
5.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第93-94页 |
5.1.1 问卷设计 | 第93页 |
5.1.2 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 第93-94页 |
5.2 使用后综合评价结果 | 第94-95页 |
5.2.1 评价结果计算方式 | 第94页 |
5.2.2 综合评价结果 | 第94-95页 |
5.3 评价结果对比 | 第95-109页 |
5.3.1 学习空间评价结果对比 | 第95-98页 |
5.3.2 交通空间评价结果对比 | 第98-102页 |
5.3.3 生活服务空间评价结果对比 | 第102-103页 |
5.3.4 体育运动空间评价结果对比 | 第103-106页 |
5.3.5 校园活动空间评价结果对比 | 第106-109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9-112页 |
6.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109-110页 |
6.1.1 学习空间 | 第109页 |
6.1.2 交通空间 | 第109页 |
6.1.3 生活服务空间 | 第109-110页 |
6.1.4 体育运动空间 | 第110页 |
6.1.5 校园活动空间 | 第110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10-111页 |
6.3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附录 | 第114-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