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屏幕隐私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假设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5页 |
1.3.1 关于设备认证的隐私保护研究 | 第12页 |
1.3.2 关于显示内容的隐私保护研究 | 第12-14页 |
1.3.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难点 | 第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背景知识和技术 | 第17-27页 |
2.1 屏幕隐私泄露 | 第17页 |
2.2 人眼视觉系统概述 | 第17-20页 |
2.2.1 人眼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2.2.2 基于人眼视觉的调制传递函数 | 第18-20页 |
2.3 视觉系统的主观感受 | 第20-23页 |
2.3.1 亮度的主观感觉 | 第20-21页 |
2.3.2 眼球椎体响应 | 第21-22页 |
2.3.3 视觉敏感度 | 第22-23页 |
2.4 用户阅读体验的客观衡量 | 第23-26页 |
2.4.1 阅读体验的衡量标准 | 第23-24页 |
2.4.2 阅读体验主观衡量标准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阅读体验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3.1 影响阅读体验的因素 | 第27-30页 |
3.1.1 影响阅读体验的环境因素 | 第27页 |
3.1.2 影响阅读体验的设备显示因素 | 第27-29页 |
3.1.3 偷窥者与用户的环境因素区别 | 第29-30页 |
3.2 偷窥者与用户的环境差异 | 第30-33页 |
3.2.1 阅读距离 | 第30-31页 |
3.2.2 环境亮度 | 第31-32页 |
3.2.3 观看角度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建立隐私保护模型 | 第34-44页 |
4.1 屏幕亮度影响模型 | 第34-37页 |
4.1.1 环境亮度因素 | 第34-36页 |
4.1.2 观看距离因素 | 第36页 |
4.1.3 用户屏幕亮度影响模型 | 第36-37页 |
4.2 字体大小影响模型 | 第37-40页 |
4.2.1 观看距离 | 第38-39页 |
4.2.2 字体大小影响模型 | 第39-40页 |
4.3 显示字体的对比度值 | 第40-43页 |
4.3.1 DKL色彩空间 | 第40-41页 |
4.3.2 对比度对人的阅读体验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3 对比度与字体大小的关系 | 第42-43页 |
4.4 综合影响模型及自适应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 | 第44-57页 |
5.1 系统框图 | 第44-46页 |
5.1.1 系统实现平台 | 第44页 |
5.1.2 系统设计 | 第44-46页 |
5.2 环境参数采集与分析 | 第46-49页 |
5.2.1 用户实时距离测量 | 第46-49页 |
5.2.2 环境亮度测量 | 第49页 |
5.3 渲染效果实现隐私防护 | 第49-54页 |
5.3.1 亮度变化 | 第50-51页 |
5.3.2 字体变化 | 第51页 |
5.3.3 对比度变化 | 第51-54页 |
5.4 用户自调节及自适应模型 | 第54-55页 |
5.5 系统实现效果 | 第55-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实验分析与评估 | 第57-64页 |
6.1 实验设置 | 第57-59页 |
6.1.1 实验环境 | 第57页 |
6.1.2 实验内容 | 第57-59页 |
6.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6.2.1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6.2.2 主观评价分析 | 第60-61页 |
6.2.3 隐私安全区域 | 第61页 |
6.3 系统评估 | 第61-63页 |
6.3.1 不同距离下的系统比较 | 第61-62页 |
6.3.2 不同角度下的系统比较 | 第62-6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总结 | 第64页 |
7.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