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二、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2页 |
| (一)国内现状 | 第10-11页 |
| (二)国外现状 | 第11-12页 |
|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 四、研究框架 | 第13页 |
| 五、本章小结 | 第13页 |
| 注释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城市公共标识相关概述 | 第14-21页 |
| 一、城市公共标识的分类及作用 | 第14-15页 |
| (一)公共标识的概念 | 第14页 |
| (二)公共标识的功能与分类 | 第14-15页 |
| (三)公共标识的发展与作用 | 第15页 |
| 二、公共标识设计相关概念 | 第15-20页 |
| (一)公共标识的设计要素 | 第15-18页 |
| (二)公共标识设计的原则 | 第18-20页 |
| 三.影响公共标识设计的因素 | 第20页 |
| (一)文化背景的影响 | 第20页 |
| (二)地域性的影响 | 第20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20页 |
| 注释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滨海城市设施规划设计分析 | 第21-30页 |
| 一、滨海城市的概念 | 第21页 |
| 二、滨海城市公共标识的分类 | 第21-26页 |
| (一)定向性标识 | 第21-22页 |
| (二)导向性标识 | 第22-23页 |
| (三)说明性标识 | 第23-24页 |
| (四)限制性标识 | 第24页 |
| (五)景观性标识 | 第24-26页 |
| 三、滨海城市公共标识的功能 | 第26-29页 |
| (一)信息的传达 | 第26页 |
| (二)公共性 | 第26-27页 |
| (三)视觉性 | 第27页 |
| (四)整体性 | 第27-28页 |
| (五)空间性 | 第28页 |
| (六)人性化 | 第28-29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29页 |
| 注释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滨海城市户外公共标识设计研究——以三亚为例 | 第30-43页 |
| 一、三亚的地域性及调查问卷 | 第30-32页 |
| (一)三亚的地域性 | 第30-31页 |
| (二)调查问卷 | 第31-32页 |
| 二、三亚城市标识设计分析 | 第32-36页 |
| (一)有轨电车交通环境标识设计 | 第32-33页 |
| (二)城市公共汽车站环境标识设计 | 第33-35页 |
| (三)商业区环境标识设计 | 第35-36页 |
| 三、旅游区环境标识设计 | 第36-40页 |
| (一)三亚市重要旅游景区 | 第36-37页 |
| (二)三亚市旅游标识的功能要求 | 第37-39页 |
| (三)三亚市旅游标识系统的构建框架 | 第39页 |
| (四)三亚兰斯塔德理论的空间位置分析 | 第39-40页 |
| 四、三亚城市旅游景区标识设计的问题与创新设计 | 第40-42页 |
| (一)三亚旅游景区标识设计的问题 | 第40-41页 |
| (二)三亚旅游景区的创新设计 | 第41-42页 |
| 注释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滨海城市公共标识的研究价值与策划管理 | 第43-47页 |
| 一、研究价值 | 第43-44页 |
| (一)文化价值 | 第43-44页 |
| (二)艺术价值 | 第44页 |
| (三)实用价值 | 第44页 |
| 二、滨海城市公共标识的策划管理 | 第44-46页 |
| (一)城市公共标识的策划 | 第44-45页 |
| (二)城市公共标识的管理 | 第45-46页 |
| 注释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