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4-19页
    1.3 研究思路梳理第19-21页
第2章 重塑: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空间第21-33页
    2.1 作为技术背景的大数据技术第21-26页
        2.1.1 大数据的概念内涵第22-23页
        2.1.2 大数据的技术内涵第23-24页
        2.1.3 大数据的思维内涵第24-26页
    2.2 大数据技术对于交往空间的重塑第26-32页
        2.2.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相互融合第26-29页
        2.2.2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动共生第29-32页
    2.3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纵横之间: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冲突第33-51页
    3.1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新型交往模型的构建第33-37页
        3.1.1 新型交往模型的基本结构第34-36页
        3.1.2 新型交往结构对交往伦理的影响第36-37页
    3.2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纵向交往伦理冲突第37-42页
        3.2.1 数字鸿沟与社会公正第38-40页
        3.2.2 数字足迹与个人自由第40-41页
        3.2.3 数字身份与人格尊严第41-42页
    3.3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横向交往伦理冲突第42-49页
        3.3.1 交往的功利性:数据预测与个人隐私之间第43-44页
        3.3.2 交往的平等性: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之间第44-47页
        3.3.3 交往的自由度: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之间第47-49页
    3.4 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共享: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原则第51-60页
    4.1 共享: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基础第51-53页
        4.1.1 共享:大数据技术的内嵌价值第52-53页
        4.1.2 共享: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第53页
    4.2 个人: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向第53-56页
        4.2.1 作为旁观者的个人第54页
        4.2.2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第54-56页
    4.3 第三方:技术的透明化第56-59页
        4.3.1 第三方的身份定位第56-57页
        4.3.2 技术的透明化第57-59页
    4.4 小结第59-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实时头眼动交互的用户行为预测与情感计算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猪只分娩识别及仔猪跟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