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第一章 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及病原菌检测 | 第13-29页 |
1 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1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症状 | 第13-14页 |
1.2 致病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 | 第14-15页 |
1.2.1 致病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1.2.2 致病疫霉的生活史及侵染循环 | 第14-15页 |
1.3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及危害 | 第15-16页 |
1.4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 第16-17页 |
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2.1 病毒的检测 | 第18-19页 |
2.2 细菌的检测 | 第19页 |
2.3 真菌和卵菌的检测 | 第19-20页 |
3 PAMPs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29-65页 |
第一章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致病疫霉 | 第31-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33页 |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1.2.1 菌丝基因组DNA提取 | 第33页 |
1.2.2 人工接种发病大豆组织DNA提取 | 第33-34页 |
1.3 引物设计与筛选 | 第34页 |
1.4 LAMP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34-35页 |
1.5 扩增结果判断方法 | 第35页 |
1.6 LAMP体系的特异性验证 | 第35页 |
1.7 LAMP体系灵敏度检测 | 第35页 |
1.8 土壤样品中致病疫霉的灵敏度检测 | 第35页 |
2 结果 | 第35-41页 |
2.1 PiA3αPro-LAMP引物所在靶基因的位置和引物序列 | 第35-37页 |
2.2 PiA3αPro-LAMP引物的特异性验证 | 第37-40页 |
2.2.1 PiA3αPro-LAMP引物对不同来源致病疫霉菌株的通用性验证 | 第37-38页 |
2.2.2 PA3αPro-LAMP引物的特异性验证 | 第38-40页 |
2.3 PiA3αPro-LAMP引物的灵敏度的评价实验 | 第40-41页 |
2.4 PiA3αPro-LAMP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的致病疫霉菌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二章 XEG1模式识别受体的筛选与功能分析 | 第47-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1.1 配制LB液体培养基及固体培养基 | 第50页 |
1.2 Infusion技术构建载体 | 第50页 |
1.3 RNA的提取 | 第50-51页 |
1.4 Real-Time PCR分析 | 第51页 |
1.5 制备感受态细胞农秆菌GV3101及其转化 | 第51-52页 |
1.5.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1页 |
1.5.2 农杆菌转化 | 第51-52页 |
1.6 烟草中目的基因表达蛋白检测 | 第52-53页 |
1.6.1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体系 | 第52页 |
1.6.2 提取目的基因蛋白 | 第52页 |
1.6.3 Western blot | 第52-53页 |
2 结果 | 第53-60页 |
2.1 沉默载体的构建及沉默效率的检测 | 第53-54页 |
2.2 PsXEG1在沉默RXEG1的烟草上不能诱发细胞死亡 | 第54-55页 |
2.3 PsXEG1的同源基因在沉默RXEG1的烟草上诱发的细胞死亡消失或减弱 | 第55-56页 |
2.4 Pulldown验证PsXEGI能与NbRXEGIA全长互作 | 第56-57页 |
2.5 体外Pulldown验证PSXEG1能与NbRXEG1A-LRR互作 | 第57-58页 |
2.6 Co-IP验证PsXEG1与NbRXEG1A和GmRXEG1A互作 | 第58-59页 |
2.7 过表达GmRXEG1A能抑制致病疫霉菌的侵染 | 第59-60页 |
3 讨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