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热带及亚热带果类论文--杨梅论文

杨梅果实成熟相关基因分析和蜡杨梅砧木对生长结果的影响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语表第12-16页
1 绪论第16-23页
    1.1 杨梅栽培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第16-18页
        1.1.1 杨梅原产地及栽培历史第16-17页
        1.1.2 我国杨梅的栽培现状第17页
        1.1.3 我国杨梅栽培的主要问题第17-18页
    1.2 杨梅MADS-box家族全基因组范围的鉴定和分析第18-20页
        1.2.1 杨梅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18页
        1.2.2 基因家族研究的一般步骤第18-19页
        1.2.3 杨梅MADS-box家族鉴定和分析的意义第19-20页
    1.3 杨梅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硬度和乙烯的变化第20-21页
        1.3.1 杨梅成熟过程中的硬度第20页
        1.3.2 杨梅成熟过程中的乙烯第20-21页
        1.3.3 杨梅成熟过程中的乙烯与硬度的关系第21页
    1.4 蜡杨梅作为砧木的应用第21-23页
        1.4.1 蜡杨梅作为砧木的研究背景第21-22页
        1.4.2 蜡杨梅的应用现状第22-23页
2 杨梅全基因组范围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以及分析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潜在作用第23-42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4-27页
        2.1.1 植物材料第24页
        2.1.2 RNA提取和逆转录第24-25页
        2.1.3 杨梅MADS-box基因家族的预测和鉴定第25页
        2.1.4 杨梅MADS-box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和染色体上的分布第25页
        2.1.5 杨梅MADS-box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第25-26页
        2.1.6 杨梅MADS-box基因在五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第26-2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7-39页
        2.2.1 杨梅MADS-box基因的鉴定和分类第27-30页
        2.2.2 杨梅MADS-box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0-33页
        2.2.3 杨梅MADS-box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第33-36页
        2.2.4 杨梅MADS-box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第36-38页
        2.2.5 杨梅MADS-box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第38-39页
    2.3 讨论第39-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杨梅成熟过程中硬度、乙烯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2-5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2-45页
        3.1.1 材料第42-43页
        3.1.2 方法第43-4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3.2.1 四个品种的杨梅硬度及其他指标第45-46页
        3.2.2 四个PG基因在果实成熟阶段的表达第46-47页
        3.2.3 成熟期杨梅乙烯含量的测量第47-49页
        3.2.4 四个ACS基因在果实成熟阶段的表达第49-50页
    3.3 讨论第50-53页
        3.3.1 硬度第50-51页
        3.3.2 PG基因在杨梅硬度中的作用第51页
        3.3.3 乙烯含量第51-52页
        3.3.4 ACS基因在杨梅乙烯释放中的作用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 蜡杨梅砧木对生长结果的影响第54-66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4-56页
        4.1.1 材料第54-55页
        4.1.2 土壤的理化特性第55页
        4.1.3 正交和回交实验第55页
        4.1.4 蜡杨梅嫁接调查第55页
        4.1.5 果实的基本特征第55-56页
        4.1.6 石蜡切片第5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6-63页
        4.2.1 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第56-57页
        4.2.2 蜡杨梅x杨梅,杨梅x蜡杨梅实验第57-59页
        4.2.3 蜡杨梅嫁接情况调查第59-61页
        4.2.4 单果重,硬度,TA和TSS第61页
        4.2.5 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第61-62页
        4.2.6 嫁接处切片第62-63页
    4.3 讨论第63-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附录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光玫瑰葡萄病毒病原鉴定与脱毒技术研究
下一篇:番茄温度胁迫响应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