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美术考古论文--古绘画论文--砖画论文

延安宋金画像砖题材之研究--兼与晋中南和甘肃清水对比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5页
    一、几点界定第10-11页
        (1)时代界定第10页
        (2)地域界定第10-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3页
        (1)延安画像砖研究第11-12页
        (2)其他地区画像砖研究第12-13页
    三、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延安宋金画像砖概述第15-33页
    一、画像砖题材分类介绍第15-27页
        (一) 社火、秧歌类第15-17页
        (二)二十四孝人物故事类第17-18页
        (三)宗教神话类第18-22页
        (四)杂剧类第22-23页
        (五)生活家居类第23-26页
        (六)其他种类第26-27页
    二、画像砖的特色及功能第27-33页
        (一)勉世特色第27-30页
            1.孝义观念第28页
            2.佛教理念第28-29页
            3.道教理念第29-30页
        (二)娱情特色第30-33页
第二章 延安宋金画像砖产生的背景第33-43页
    一、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第33-35页
    二、多种文化要素的影响第35-41页
        (一)佛教文化要素第35-36页
        (二)道教文化要素第36-37页
        (三)民族文化要素第37-40页
        (四)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第40-41页
    三、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第41-43页
第三章 延安地区宋金画像砖与晋中南、甘肃清水地区画像砖比较第43-55页
    一、三地画像砖题材的不同点第43-51页
        (一)百戏、社火、秧歌题材内容不同第43-44页
        (二)孝行图人物不无完全相同第44-47页
        (三)妇人启门图不同第47页
        (四)宗教题材第47-48页
        (五)散乐杂剧类第48-50页
        (六)祥禽瑞兽第50-51页
    二、三地画像砖体现的文化共性现象及原因第51-55页
        (一)三地画像砖体现的文化共性第51-52页
            (1)娱乐性第51页
            (2)社会信仰的复杂性第51-52页
        (二)三地画像砖产生文化共性现象的原因第52-55页
            (1)厚葬之风的影响第52-53页
            (2)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第53-54页
            (3)军事移民政策的影响第54-55页
第四章 延安宋金画像砖体现的文化现象第55-59页
    一、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逐渐在加强第55-56页
    二、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文化逐渐合流的趋势第56-57页
    三、雅俗共存使得宋金民众娱乐活动趋于多样化第57-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1)古籍第61页
    (2)专著第61-62页
    (3)论文第62-64页
后记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北地区农民幸福观研究
下一篇:陕甘宁边区卫生模范村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