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农村政策及启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1页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0-11页
        1、研究背景第10-11页
        2、选题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8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3-18页
        3、国内外研究评价第18页
    (三)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四)可能的创新点第19-21页
一、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的政策环境第21-25页
    (一)边区农村的自然环境第21-22页
        1、边区农村的地形及其耕地面积第21页
        2、边区农村的土壤、气候条件第21-22页
        3、边区农村的自然资源第22页
    (二)边区农村的人口经济环境第22-23页
    (三)边区农村的政治法律环境第23-24页
    (四)边区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第24-25页
二、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农村政策第25-34页
    (一)边区农村土地相关政策第25-27页
        1、减租减息政策第25-27页
        2、垦荒屯田政策第27页
    (二)边区农村植棉、畜牧业、林业的相关政策第27-29页
        1、推广植棉的政策第27-28页
        2、发展农村畜牧业及开发林业的政策第28-29页
    (三)边区农村大生产运动政策第29页
    (四)边区农村金融相关政策第29-31页
        1、施办农贷的政策第29-30页
        2、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政策第30-31页
    (五)边区农村劳动力相关政策第31-32页
        1、边区农村移难民、妇女及改造“二流子”政策第31-32页
        2、边区农村劳动互助合作政策第32页
    (六)改良耕作方式,提高农业技术的相关政策第32-34页
三、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农村政策实施的成就第34-43页
    (一)减轻了边区农民的负担第34-36页
    (二)打破了边区小农经济的体制第36-37页
    (三)提高了边区农民的生活质量第37-39页
    (四)促进了边区农业及其副业的发展第39-42页
    (五)增加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第42-43页
四、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农村政策取得成功的的原因第43-49页
    (一)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第43-44页
    (二)农业、基础设施、工业和商业全面发展第44-45页
    (三)经济成分多元化,协调农村各阶级利益第45-47页
        1、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原则,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第45-46页
        2、政策的针对性强,争取协调各阶级利益第46-47页
    (四)高度组织农村劳动力第47页
    (五)注重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投入第47-49页
五、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农村政策对当前的启示第49-56页
    (一)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方面的启示第49-51页
        1、政策制定过程方面的启示第49-50页
        2、政策执行过程方面的启示第50-51页
    (二)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农业体系第51-52页
    (三)有效调整和组织农村劳动力第52-53页
    (四)搞好农村金融,鼓励农民多元化建设农村经济第53-54页
    (五)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第54-55页
    (六)农村经济建设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物O2O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林业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