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3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2.1 创业的定义和分类 | 第16-18页 |
2.1.1 创业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创业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创业动力与创业激情的定义 | 第18-22页 |
2.2.1 创业动力的定义和分类 | 第18-19页 |
2.2.2 创业激情的定义和维度 | 第19-22页 |
2.3 创业动力的形成机制 | 第22-29页 |
2.3.1 创业动力的来源 | 第22-25页 |
2.3.2 创业动力的形成过程 | 第25-26页 |
2.3.3 创业自我效能 | 第26-29页 |
2.4 理论述评和研究切入点 | 第29-32页 |
第3章 模型初步构建 | 第32-55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2-41页 |
3.1.1 现象学概况 | 第32-33页 |
3.1.2 现象学身体的存在 | 第33-35页 |
3.1.3 现象学身体的动性、力性、知性与体验的空间性 | 第35-37页 |
3.1.4 现象学身体体验空间的层次性 | 第37-41页 |
3.2 创业动力形成机制 | 第41-50页 |
3.2.1 创业的本质 | 第42-44页 |
3.2.2 创业动力的本质 | 第44-47页 |
3.2.3 创业动力根本来源 | 第47页 |
3.2.4 创业动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 第47-50页 |
3.3 创业动力形成过程模型 | 第50-53页 |
3.4 研究结论汇总以及理论模糊点 | 第53-55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55-63页 |
4.1 案例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55-56页 |
4.2 案例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56-58页 |
4.3 资料收集 | 第58-60页 |
4.4 提高研究的效度与信度的手段 | 第60-61页 |
4.5 案例资料整理分析说明 | 第61-63页 |
4.5.1 资料整理说明 | 第61-62页 |
4.5.2 资料分析说明 | 第62-63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与讨论 | 第63-91页 |
5.1 案例研究框架 | 第63页 |
5.2 案例简介 | 第63-68页 |
5.2.1 曹德旺成长背景及经历简介 | 第63-65页 |
5.2.2 曹德旺创业过程简介 | 第65-68页 |
5.3 曹德旺创业动力形成过程的阶段分析 | 第68-85页 |
5.3.1 成长时期(0-23岁) | 第68-75页 |
5.3.2 独闯天下时期(23-31岁) | 第75-79页 |
5.3.3 艰苦创业时期(31-42岁) | 第79-85页 |
5.4 曹德旺创业动力显现的动态过程分析 | 第85-9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1-9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6.2 研究贡献 | 第92-94页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