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催化氧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1.2 活化过氧化氢和氧气的催化体系 | 第11-21页 |
1.2.1 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剂 | 第11页 |
1.2.2 酶催化剂 | 第11-13页 |
1.2.3 卟啉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 第13-14页 |
1.2.4 Salen-金属配合物 | 第14-15页 |
1.2.5 大环酰胺金属配合物 | 第15-21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3-32页 |
2.1 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2.2 中间体的合成 | 第24-28页 |
2.2.1 N,N′-二(2-氨基-5-硝基苯基)二甲基丙二酰胺(半环)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2 6,7,12,13-(3,3′-硝基二苯基)-2,4,9,10-四氧-3,3-二甲基-1,5,8,11-四氮杂环十三烷(13元全环)的合成 | 第25页 |
2.2.3 6,7,13,14-(3,3′-硝基二苯基)-2,4,9,11-四氧-3,3,10,10-四甲基-1,5,8,12-四氮杂环十四烷(14元全环)的合成 | 第25-26页 |
2.2.4 5,6,11,12-(二苯基)-2,3,8,9-四氧-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2元全环)的合成. | 第26页 |
2.2.5 5,6,11,12-(3,3′-硝基二苯基)-2,3,8,9-四氧-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二硝基12元全环)的合成 | 第26页 |
2.2.6 5,6,11,12-(3,3′,4,4′-硝基二苯基)-2,3,8,9-四氧-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四硝基12元全环)的合成 | 第26-27页 |
2.2.7 邻苯二草胺酸二乙酯的合成 | 第27页 |
2.2.8 4-硝基邻苯二草胺酸二乙酯的合成 | 第27页 |
2.2.9 1,8-萘二草胺酸二乙酯的合成 | 第27-28页 |
2.3 催化剂的合成 | 第28-30页 |
2.3.1 13元全环(Cu)配合物的合成 | 第28页 |
2.3.2 13元全环(Mn)配合物的合成 | 第28-29页 |
2.3.3 13元全环(Co)配合物的合成 | 第29页 |
2.3.4 14元全环(Fe)配合物的合成 | 第29页 |
2.3.5 14元全环(Cu)配合物的合成 | 第29-30页 |
2.3.6 14元全环(Co)配合物的合成 | 第30页 |
2.3.7 14元全环(Mn)配合物的合成 | 第30页 |
2.4 催化剂的应用 | 第30-32页 |
2.4.1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4.2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61页 |
3.1 中间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32-50页 |
3.1.1 N,N′-二(2-氨基-5-硝基苯基)二甲基丙二酰胺(半环)的合成及表征 | 第32-35页 |
3.1.2 6,7,12,13-(3,3′-硝基二苯基)-2,4,9,10-四氧-3,3-二甲基-1,5,8,11-四氮杂环十三烷(13元全环)的合成及表征 | 第35-37页 |
3.1.3 6,7,13,14-(3,3′-硝基二苯基)-2,4,9,11-四氧-3,3,10,10-四甲基-1,5,8,12-四氮杂环十四烷(14元全环)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39页 |
3.1.4 5,6,11,12-(二苯基)-2,3,8,9-四氧-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2元全环)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2页 |
3.1.5 5,6,11,12-(3,3′-硝基二苯基)-2,3,8,9-四氧-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二硝基12元全环)的合成及表征 | 第42-44页 |
3.1.6 5,6,11,12-(3,3′,4,4′-硝基二苯基)-2,3,8,9-四氧-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四硝基12元全环)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45页 |
3.1.7 邻苯二草胺酸二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45-46页 |
3.1.8 4-硝基邻苯二草胺酸二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46-48页 |
3.1.9 1,8-萘二草胺酸二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48-50页 |
3.2 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55页 |
3.2.1 13元全环(Fe)配合物的表征 | 第51页 |
3.2.2 13元全环(Cu)配合物的表征 | 第51-52页 |
3.2.3 13元全环(Mn)配合物的表征 | 第52页 |
3.2.4 13元全环(Co)配合物的表征 | 第52-53页 |
3.2.5 14元全环(Fe)配合物的表征 | 第53页 |
3.2.6 14元全环(Cu)配合物的表征 | 第53-54页 |
3.2.7 14元全环(Co)配合物的表征 | 第54页 |
3.2.8 14 元全环(Mn)配合物的表征 | 第54-55页 |
3.3 催化剂的应用 | 第55-61页 |
3.3.1 催化剂最佳pH研究 | 第55-56页 |
3.3.2 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研究 | 第56-57页 |
3.3.3 降解底物TOC的研究 | 第57-59页 |
3.3.4 催化剂对苯酚模型的降解研究 | 第59-61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