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

黄河茨哈峡水电站坝址区陡倾横向岩质斜坡变形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斜坡变形坡坏机制研究方法第13-14页
        1.2.3 受结构面控制的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第14-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区域及坝址区地质环境背景第18-25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1页
    2.2 坝址区地质条件概况第21-25页
        2.2.1 地形地貌第21页
        2.2.2 地层岩性第21-22页
        2.2.3 地质构造第22-24页
        2.2.4 水文地质条件第24-25页
第3章 研究区典型斜坡的基本特征分析第25-62页
    3.1 研究区不良地质体发育概况第25-26页
    3.2 Ⅱ#滑坡的基本特征第26-31页
        3.2.1 基本概况第26-29页
        3.2.2 边界条件与规模第29-31页
        3.2.3 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第31页
    3.3 3#变形体的基本特征第31-46页
        3.3.1 基本概况第31-34页
        3.3.2 边界条件第34-42页
        3.3.3 分区特征第42-43页
        3.3.4 变形破坏特征第43-46页
    3.4 泄水边坡变形体的基本特征第46-60页
        3.4.1 基本概况第46-48页
        3.4.2 边界条件第48-55页
        3.4.3 分区特征第55页
        3.4.4 变形破坏特征第55-60页
    3.5 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研究区陡倾横向岩质斜坡变形机制研究第62-83页
    4.1 研究区陡倾横向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2-68页
        4.1.1 地形地貌条件第62-63页
        4.1.2 岩性组合及坡体结构条件第63-65页
        4.1.3 结构面特征及其组合条件第65-66页
        4.1.4 构造及应力场作用第66-67页
        4.1.5 水的作用第67-68页
    4.2 研究区典型陡倾横向岩质斜坡变形机制分析第68-79页
        4.2.1 Ⅱ#滑坡变形机制分析第68-70页
        4.2.2 3#变形体变形机制分析第70-77页
        4.2.3 泄水边坡变形机制分析第77-79页
    4.3 研究区陡倾横向岩质斜坡变形机制总结第79-82页
        4.3.1 滑移-拉裂型第80-81页
        4.3.2 滑移-剪断型第81-82页
    4.4 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典型斜坡变形机制的数值模拟分析第83-96页
    5.1 ―滑移-拉裂型‖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第83-90页
        5.1.1 模型的选取与建立第83-84页
        5.1.2 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第84-85页
        5.1.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85-90页
    5.2 ―滑移-剪断型‖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第90-95页
        5.2.1 模型的选取与建立第90页
        5.2.2 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第90页
        5.2.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90-95页
    5.3 小结第95-96页
结论第96-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古溪倾倒变形体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
下一篇:西南某水电站左岸690m~630m高程建基岩体开挖松弛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