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科技”的政府研发补贴及其效应案例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1.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1.2.1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1.2.2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案例描述 | 第21-36页 |
| 2.1 “金发科技”公司概况 | 第21-27页 |
| 2.1.1 基本情况 | 第21-23页 |
| 2.1.2 业务发展情况 | 第23-24页 |
| 2.1.3 主要财务状况 | 第24-27页 |
| 2.2 “金发科技”的研发活动 | 第27-30页 |
| 2.2.1 研发投入 | 第27-29页 |
| 2.2.2 研发产出 | 第29-30页 |
| 2.3 “金发科技”的政府研发补贴 | 第30-35页 |
| 2.3.1 补贴的数量及构成 | 第30-32页 |
| 2.3.2 补贴项目的验收 | 第32-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第36-51页 |
| 3.1 申请政府研发补贴的动机分析 | 第36-37页 |
| 3.1.1 充分运用政策实惠和导向 | 第36页 |
| 3.1.2 降低融资成本与提高知名度 | 第36-37页 |
| 3.1.3 增强研发力度与研发效率 | 第37页 |
| 3.2 获取政府研发补贴的条件分析 | 第37-39页 |
| 3.2.1 需满足一般性要求 | 第37-38页 |
| 3.2.2 对技术人员的要求 | 第38页 |
| 3.2.3 对研发投入与业绩的要求 | 第38-39页 |
| 3.3 政府研发补贴的投资效应分析 | 第39-44页 |
| 3.3.1 直接效应 | 第39-41页 |
| 3.3.2 间接效应 | 第41-44页 |
| 3.4 政府研发补贴的融资效应分析 | 第44-50页 |
| 3.4.1 股权融资效应 | 第44-47页 |
| 3.4.2 债权融资效应 | 第47-5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案例启示 | 第51-58页 |
| 4.1 对企业获取和使用政府研发补贴的启示 | 第51-53页 |
| 4.1.1 充足的研发动力 | 第51-52页 |
| 4.1.2 高度的研发效率 | 第52-53页 |
| 4.2 对政府调整和完善研发补贴政策的启示 | 第53-57页 |
| 4.2.1 完善补贴监管和验收制度 | 第53页 |
| 4.2.2 继续加大研发补贴力度 | 第53-55页 |
| 4.2.3 量化考核指标调整补贴力度 | 第55-56页 |
| 4.2.4 发展多途径扶持方式 | 第56-57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