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学的地方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54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0-20页 |
二 核心概念 | 第20-36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36-41页 |
四 理论基础 | 第41-49页 |
五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49-52页 |
六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52-54页 |
第一章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文学地方性 | 第54-81页 |
第一节 与自然同妙 | 第56-68页 |
一、古诗中的自然人生 | 第57-59页 |
二、冯至的自然思想 | 第59-64页 |
三、鹿桥的情调自然 | 第64-68页 |
第二节 天人相分 | 第68-78页 |
一、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 第68-70页 |
二、人对自然的发现与征服 | 第70-75页 |
三、自然与人力的对抗 | 第75-78页 |
第三节 审美的人与自然关系 | 第78-81页 |
第二章 人与地方关系中的文学地方性 | 第81-119页 |
第一节 全球化中的地方性书写 | 第82-103页 |
一、城市传记 | 第83-88页 |
二、怀旧书写 | 第88-95页 |
三、从故乡到死城 | 第95-103页 |
第二节 地方性书写中的全球化 | 第103-119页 |
一、去地方性的创作趋势 | 第103-107页 |
二、去地方性的创作特点 | 第107-109页 |
三、地方性与审美意象 | 第109-119页 |
第三章 文学与地方性 | 第119-167页 |
第一节 文由地佐 | 第120-144页 |
一、创作内容的地方性 | 第121-130页 |
二、书写地方性的独特文体 | 第130-137页 |
三、创作语言的地方性 | 第137-139页 |
四、创作风格的地方性 | 第139-144页 |
第二节 地以文显 | 第144-167页 |
一、地方精神的书写 | 第144-155页 |
二、地方认同的建构 | 第155-167页 |
结语: 文学地方性研究的可能性 | 第16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8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83-184页 |
致谢 | 第184-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