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导言 | 第9-19页 | 
| (一) 选题缘由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 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2.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1. 泸沽湖地区摩梭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 | 第12-14页 | 
| 2. 泸沽湖地区摩梭文化变迁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14-15页 | 
| 3. 泸沽湖地区摩梭文化变迁与发展对策研究 | 第15-17页 | 
| 4. 文献综述总结 | 第17页 | 
| (四) 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1. 研究重点 | 第17页 | 
| 2. 研究难点 | 第17页 | 
| 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 (五)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 2.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 3. 理论分析法 | 第18-19页 | 
| 一、摩梭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理论政策依据 | 第19-23页 | 
| (一) 平等、繁荣和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政策 | 第20页 | 
| (三) 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政策 | 第20-21页 | 
| (四) 丽江市关于积极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产业的政策 | 第21-22页 | 
| (五) 泸沽湖地区提升旅游产业水平的需要 | 第22-23页 | 
| 二、摩梭族群的文化历史记忆 | 第23-31页 | 
| (一) 摩梭人的历史渊源和人口分布 | 第23-24页 | 
| 1. 摩梭人的历史渊源 | 第23-24页 | 
| 2. 摩梭人的人口分布 | 第24页 | 
| (二) 摩梭人的文化概述 | 第24-31页 | 
| 1. 摩梭人的宗教文化 | 第24-25页 | 
| 2. 摩梭人的火塘文化 | 第25-26页 | 
| 3. 摩梭人的节日文化 | 第26-27页 | 
| 4. 摩梭人的服饰文化 | 第27-28页 | 
| 5. 摩梭人的饮食文化 | 第28-31页 | 
| 三、传统与现代:摩梭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 第31-43页 | 
| (一) 走婚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 第31-34页 | 
| 1. 传统的走婚文化 | 第31-33页 | 
| 2. 现代的走婚文化 | 第33-34页 | 
| (二) 大家庭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 第34-37页 | 
| 1. 传统的摩梭大家庭文化 | 第34-36页 | 
| 2. 现代的摩梭大家庭文化 | 第36-37页 | 
| (三) 家屋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 第37-40页 | 
| 1. 传统的家屋文化 | 第38-39页 | 
| 2. 现代的家屋文化 | 第39-40页 | 
| (四) 纺织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 第40-43页 | 
| 1. 传统的纺织文化 | 第40-41页 | 
| 2. 现代的纺织文化 | 第41-43页 | 
| 四、摩梭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43-49页 | 
| (一) 婚姻和家庭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 1. 国家政策改是革摩梭文化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 第43-44页 | 
| 2. 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变迁的源生动力 | 第44-45页 | 
| 3. 个人主体性的崛起 | 第45-46页 | 
| (二) 家屋和纺织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 1. 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46-47页 | 
| 2. 市场竞争机制和物质文化需求的共同作用 | 第47-48页 | 
| 3. 交通条件的改善促使摩梭家屋和纺织产业的发展 | 第48-49页 | 
| 五、摩梭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9-57页 | 
| (一) 建立摩梭文化保护区 | 第49-51页 | 
| 1. 建立摩梭文化保护区的基本做法 | 第49-50页 | 
| 2. 建立摩梭文化数据库 | 第50-51页 | 
| (二) 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开发同质化 | 第51-53页 | 
| 1. 以保护、挖掘、展示为原则,突出摩梭母系文化 | 第51-52页 | 
| 2. 保留母系文化家屋根源,建立摩梭文化保护村 | 第52-53页 | 
| (三)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文化保护 | 第53-54页 | 
| 1. 制定法律法规 | 第53-54页 | 
| 2. 成立摩梭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 第54页 | 
| (四) 培养文化保护人才 | 第54-57页 | 
| 1. 要重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教育 | 第54-55页 | 
| 2. 加大摩梭女性教育力度 | 第55页 | 
| 3. 培养一批真抓实干的党员干部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