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13-14页 |
1.2.2 多尺度数值模拟 | 第14-15页 |
1.2.3 砌体结构的屈服准则 | 第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砌体RVE压剪破坏准则研究 | 第17-25页 |
2.1 砌体材料压剪破坏试验概况 | 第17-19页 |
2.1.1 试件设计及制作 | 第17-18页 |
2.1.2 试验装置 | 第18页 |
2.1.3 安装和加载 | 第18-19页 |
2.2 砌体材料压剪破坏试验的数值模拟 | 第19-22页 |
2.2.1 砖的力学模型 | 第19页 |
2.2.2 砂浆的力学模型 | 第19-22页 |
2.2.3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 第22页 |
2.3 砌体RVE压剪破坏准则的标定 | 第22-24页 |
2.3.1 压剪破坏形态 | 第22-23页 |
2.3.2 压剪破坏曲线 | 第23页 |
2.3.3 Drucker-Prager准则参数的确定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多因素下砌体墙伪静力试验的有限元分析 | 第25-52页 |
3.1 多因素下砌体墙伪静力试验概况 | 第25-37页 |
3.1.1 因素与水平 | 第25-26页 |
3.1.2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26-28页 |
3.1.3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 第28-34页 |
3.1.4 安装和加载 | 第34-37页 |
3.2 砌体墙的有限元模型 | 第37-42页 |
3.2.1 单元类型 | 第37页 |
3.2.2 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37-41页 |
3.2.3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1页 |
3.2.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 第41-42页 |
3.3 结果对比分析 | 第42-51页 |
3.3.1 破坏形态分析 | 第42-47页 |
3.3.2 骨架曲线及承载能力分析 | 第47-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不对称损伤下单层砌体模型伪静力试验的有限元分析 | 第52-73页 |
4.1 不对称损伤下单层砌体模型伪静力试验概况 | 第52-58页 |
4.1.1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52-53页 |
4.1.2 承重墙的不对称损伤模拟 | 第53-54页 |
4.1.3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 第54-56页 |
4.1.4 安装和加载 | 第56-58页 |
4.2 不对称损伤下单层砌体模型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8-63页 |
4.2.1 线弹性模型的建立 | 第59页 |
4.2.2 线弹性模型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9-63页 |
4.3 单层砌体模型的有限元模型 | 第63-68页 |
4.3.1 单元类型 | 第63页 |
4.3.2 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 第63-67页 |
4.3.3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67-68页 |
4.3.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 第68页 |
4.4 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72页 |
4.4.1 破坏形态分析 | 第68-71页 |
4.4.2 骨架曲线及承载能力分析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第81-82页 |
一、论文 | 第81页 |
二、专利 | 第81页 |
三、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