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劳动经济史论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纱厂工人研究--兼论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形成问题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0-19页
 一、选题旨趣第10-12页
 二、学术前史与文献回顾第12-17页
  1. 纱厂史研究第12-13页
  2. 工人史与劳资关系史研究第13-15页
  3. 阶级形成史研究第15-17页
 三、方法、概念与思路第17-18页
 四、本文的重难点、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第一章 “生存共同体”:武汉的纱厂工人第19-30页
 一、武汉的纱厂第19-22页
  1. 官办商承的纱布丝麻四局第19-21页
  2. 商办四大纱厂第21-22页
  3. 日资泰安纱厂第22页
 二、纱厂工人的数量与结构第22-24页
  1. 数量第22-23页
  2. 内部结构:来源、工种与性别第23-24页
 三、纱厂工人的生存状况第24-29页
  1. 生产环境第24-25页
  2. 车间政治第25-26页
  3. 工时、工资与生活第26-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阶级斗争”:共产党及国民党左派对武汉纱厂工人的塑造第30-42页
 一、启发“觉悟”第30-32页
 二、“反帝反封”的“阶级斗争”第32-38页
  1. 组建工会第33-34页
  2. 鼓动“阶级斗争”第34-38页
 三、“暂停阶级斗争”第38-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劳资合作”:国民党及其政府对武汉纱厂工人的塑造第42-52页
 一、改组与整理第42-46页
  1. 改组第42-43页
  2. 整理第43-46页
 二、“左右为难”的“劳资合作”第46-50页
  1. 纠纷频发第46-47页
  2. 调解纠纷第47-50页
 三、“合作”反帝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武汉纱厂工人自我认同的缺失第52-60页
 一、“斗争”与“合作”之下的“生计”第52-55页
 二、工人内部的分裂与冲突第55-56页
 三、行业与地域的“间隔”第56-59页
 小结第59-60页
结语第60-63页
 一、反例的个案:没有“觉悟”的“阶级”?第60-61页
 二、理论悖论的反思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冲突与调适--中英《烟台条约》探析
下一篇:国民党与五四纪念(1919-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