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问题和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的问题 | 第10-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3.1 国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 | 第12-16页 |
1.3.2 国内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 | 第16-20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2.2.3 逻辑分析法 | 第21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21-22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2-48页 |
3.1 东北三省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 第22-24页 |
3.2 东北三省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 第24-39页 |
3.2.1 东北三省三所体育院校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类型设置现状 | 第24-25页 |
3.2.2 东北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公共课程设置现状 | 第25-26页 |
3.2.3 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类理论课程设置现状 | 第26-28页 |
3.2.4 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术科课程设置现状 | 第28-31页 |
3.2.5 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术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31-35页 |
3.2.6 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现状 | 第35-37页 |
3.2.7 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体育专业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现状 | 第37-39页 |
3.3 东北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值得借鉴之处 | 第39-45页 |
3.3.1 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别存在的问题与相互值得借鉴之处 | 第39-42页 |
3.3.2 三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共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第42-45页 |
3.4 东北三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发展对策 | 第45-48页 |
3.4.1 公共课程应当多开设通识性的课程,增加通识课程的学时 | 第45页 |
3.4.2 应当开设具体学龄段教育理论课程、增加教育类课程门数 | 第45-46页 |
3.4.3 在开设术科实践课基础上,提供相应的理论教学,减少术科门数和专项的学时 | 第46-48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4.1 结论 | 第48-49页 |
4.2 建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