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挤密法加固红海珊瑚礁砂吹填地基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珊瑚礁的物质成分及基本物理性质 | 第12-13页 |
1.2.2 珊瑚礁的静力学性质 | 第13-14页 |
1.2.3 珊瑚礁的工程应用 | 第14页 |
1.2.4 振冲法 | 第14-18页 |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珊瑚礁砂基本工程性质及吹填施工方案研究 | 第22-38页 |
2.1 珊瑚礁的物质成分及基本特性 | 第22-24页 |
2.1.1 主要成分 | 第22页 |
2.1.2 基本物理力学与化学特性 | 第22-24页 |
2.2 颗分试验 | 第24-26页 |
2.2.1 试验方案 | 第24页 |
2.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2.3 击实试验 | 第26-28页 |
2.3.1 试验方案 | 第26页 |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2.4 CBR试验 | 第28-30页 |
2.4.1 试验方案 | 第28页 |
2.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2.5 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2.6 现场吹填施工方案研究 | 第31-35页 |
2.6.1 吹填方式的对比及确定 | 第31-32页 |
2.6.2 吹填施工设备 | 第32-34页 |
2.6.3 施工工艺及流程 | 第34-35页 |
2.7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概况 | 第35-37页 |
2.7.1 区域水文地理 | 第35页 |
2.7.2 区域地质构造 | 第35-36页 |
2.7.3 吹填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36-3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地基最优振冲工艺及砂土液化处理效果分析 | 第38-58页 |
3.1 振冲加固作用机理及目标 | 第38-39页 |
3.1.1 作用机理 | 第38页 |
3.1.2 加固目标 | 第38-39页 |
3.2 现场检测试验 | 第39-40页 |
3.2.1 标准贯入试验 | 第39-40页 |
3.2.2 静力触探试验 | 第40页 |
3.3 现场最优振冲工艺研究 | 第40-48页 |
3.3.1 振冲试验方案设计 | 第40-42页 |
3.3.2 试验区加固效果分析及工艺参数确定 | 第42-48页 |
3.4 大面积地基振冲加固效果分析 | 第48-51页 |
3.4.1 检测加固效果 | 第48-50页 |
3.4.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3.5 振冲后地基的液化性验证 | 第51-57页 |
3.5.1 基于CPT的NCEER液化判别法 | 第51-55页 |
3.5.2 液化判断结果及分析 | 第55-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振冲加固后地基的沉降分析 | 第58-76页 |
4.1 概述 | 第58-59页 |
4.2 极限平衡法 | 第59-62页 |
4.2.1 振冲加固前沉降计算 | 第60页 |
4.2.2 细粒土层变形参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4.2.3 粗粒土层变形参数的确定 | 第61-62页 |
4.3 施莫特曼沉降计算法 | 第62-64页 |
4.3.1 沉降分析模型 | 第62-63页 |
4.3.2 Iz修正后的施莫特曼沉降计算法 | 第63-64页 |
4.4 沉降分析计算结果 | 第64-74页 |
4.4.1 极限平衡法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4.4.2 施莫特曼沉降计算法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4.4.3 沉降结果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振冲法加固珊瑚礁砂吹填地基设计及施工指南 | 第76-84页 |
5.1 振冲挤密加固地基设计 | 第76-81页 |
5.1.1 振冲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 第76-78页 |
5.1.2 软弱土夹层对振冲工艺参数设计的影响 | 第78-81页 |
5.2 振冲挤密加固地基施工指南 | 第81-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