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UCD的创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5-17页 |
第2章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用户与SET因素分析 | 第17-24页 |
2.1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系统概述 | 第17-18页 |
2.2 面向用户分类的车载辅助驾驶设备设计分析 | 第18-19页 |
2.2.1 青年用户车载辅助驾驶设备设计分析 | 第18-19页 |
2.2.2 中年用户车载辅助驾驶设备设计分析 | 第19页 |
2.2.3 老年用户车载辅助驾驶设备设计分析 | 第19页 |
2.3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SET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2.3.1 社会(S)因素分析 | 第20页 |
2.3.2 经济(E)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2.3.3 技术(T)因素分析 | 第21页 |
2.4 面向用户与SET因素分析的创新设计趋势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基于UCD方法的车载辅助设备用户需求分析 | 第24-38页 |
3.1 UCD概述 | 第24页 |
3.2 UCD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3.2.1 用户研究 | 第24-26页 |
3.2.2 问卷法 | 第26页 |
3.2.3 可用性测试 | 第26-27页 |
3.2.4 人机设计 | 第27-28页 |
3.3 基于UCD方法的创新设计流程 | 第28-29页 |
3.3.1 UCD需求分析阶段流程 | 第28-29页 |
3.3.2 UCD产品设计阶段流程 | 第29页 |
3.4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用户需求分析 | 第29-37页 |
3.4.1 目标用户定位 | 第29-31页 |
3.4.2 人物角色建立 | 第31-33页 |
3.4.3 用户需求获取与分析 | 第33-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UCD设计阶段流程在车载辅助驾驶设备中的应用 | 第38-58页 |
4.1 基于UCD方法的产品功能模块与框架构建 | 第38-40页 |
4.1.1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功能模块 | 第38-39页 |
4.1.2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功能框架 | 第39-40页 |
4.2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的功能设计 | 第40-46页 |
4.2.1 辅助出行功能设计 | 第40-44页 |
4.2.2 保障车况功能设计 | 第44页 |
4.2.3 改善驾驶功能设计 | 第44-45页 |
4.2.4 个人中心功能设计 | 第45-46页 |
4.3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人机设计 | 第46-53页 |
4.3.1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的人机操作设计 | 第46-48页 |
4.3.2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的人机形态设计 | 第48-51页 |
4.3.3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的人机色彩设计 | 第51-53页 |
4.4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创新设计方案展示 | 第53-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基于UCD的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的设计验证 | 第58-67页 |
5.1 车载辅助驾驶设备的可用性测试及优化 | 第58-61页 |
5.1.1 基于用户问卷的设计验证 | 第58-59页 |
5.1.2 结果分析以及改进方案 | 第59-60页 |
5.1.3 功能优化 | 第60-61页 |
5.2 车载辅助设备产品方案选择测试 | 第61-66页 |
5.2.1 产品方案评估 | 第61-63页 |
5.2.2 最终方案及模型展示 | 第63-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一 车载辅助设备的访谈对象筛选问卷调查 | 第71-72页 |
附录二 用户需求满意度评价问卷 | 第72-73页 |
附录三 产品功能优化调查问卷 | 第73-74页 |
附录四 产品成果展示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