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7-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0-35页 |
2.1 VOCs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2.1.1 VOCs的性质及来源 | 第20页 |
2.1.2 VOCs的危害 | 第20-21页 |
2.2 VOCs治理技术分析 | 第21-26页 |
2.2.1 吸附技术 | 第22页 |
2.2.2 吸收技术 | 第22页 |
2.2.3 冷凝技术 | 第22-23页 |
2.2.4 膜分离技术 | 第23页 |
2.2.5 燃烧技术 | 第23页 |
2.2.6 生物处理技术 | 第23页 |
2.2.7 等离子体技术 | 第23-24页 |
2.2.8 光催化技术 | 第24页 |
2.2.9 治理技术优选 | 第24-26页 |
2.3 等离子体/臭氧协同光催化处理VOCs | 第26-33页 |
2.3.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VOCs概述 | 第26-27页 |
2.3.2 光催化氧化处理VOCs概述 | 第27-28页 |
2.3.3 等离子体/臭氧协同光催化处理VOCs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2.3.4 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2.4 文献小结 | 第33-35页 |
3 实验材料、装置和方法 | 第35-45页 |
3.1 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3.2 实验系统 | 第36-39页 |
3.2.1 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氧化实验装置 | 第36-38页 |
3.2.2 臭氧协同光催化氧化实验装置 | 第38-39页 |
3.3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39-40页 |
3.4 催化剂表征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3.4.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页 |
3.4.2 程序升温脱附-质谱联用(TPD-MS) | 第40页 |
3.4.3 X射线衍射(XRD) | 第40-41页 |
3.4.4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 第41页 |
3.4.5 N_2吸脱附(BET-BJH) | 第41页 |
3.4.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 第41页 |
3.4.7 光致发光光谱(PL) | 第41页 |
3.4.8 光电流曲线(I-t curve) | 第41页 |
3.5 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 | 第41-45页 |
3.5.1 测试方法 | 第41-42页 |
3.5.2 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3.5.3 气体标线测定 | 第43-45页 |
4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氧化降解甲苯研究 | 第45-55页 |
4.1 甲苯去除性能 | 第45-46页 |
4.2 综合降解性能 | 第46-49页 |
4.3 气相副产物 | 第49-51页 |
4.4 催化剂表面中间产物 | 第51-52页 |
4.5 臭氧的作用机制 | 第52-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臭氧协同光催化氧化降解甲苯工艺条件研究 | 第55-63页 |
5.1 臭氧浓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 甲苯浓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5.3 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 相对湿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5.5 光源功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5.6 负载方式的影响 | 第60-6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6 石墨烯改性TiO_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3-73页 |
6.1 碳基材料改性TiO_2的甲苯去除性能 | 第63-64页 |
6.2 石墨烯改性TiO_2的甲苯去除性能 | 第64-65页 |
6.3 石墨烯改性TiO_2的晶型、形貌和比表面积 | 第65-67页 |
6.4 石墨烯改性TiO_2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 | 第67-69页 |
6.5 石墨烯改性TiO_2的光催化机理 | 第69-70页 |
6.6 石墨烯改性TiO_2的VOCs去除性能 | 第70-7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3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9页 |
作者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