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5页 |
1.1 线粒体功能 | 第10页 |
1.2 铝对植物的毒害 | 第10-11页 |
1.3 细胞凋亡概述 | 第11-12页 |
1.3.1 细胞凋亡 | 第11页 |
1.3.2 植物细胞凋亡 | 第11-12页 |
1.3.3 铝诱导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 | 第12页 |
1.4 激光镊子拉曼光谱技术 | 第12-14页 |
1.4.1 激光镊子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1.4.2 激光镊子拉曼光谱的系统设置 | 第13页 |
1.4.3 激光镊子拉曼光谱的应用 | 第13-14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蚕豆线粒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研究 | 第15-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2.1.1 材料 | 第15页 |
2.1.2 蚕豆幼苗的培养 | 第15页 |
2.1.3 蚕豆根尖线粒体的提取 | 第15-16页 |
2.1.4 线粒体呼吸功能测定 | 第16页 |
2.1.5 线粒体呼吸酶活性测定 | 第16-17页 |
2.1.6 拉曼光谱测定以及光谱数据处理 | 第1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2.2.1 不同保存条件下线粒体的呼吸率与磷氧比 | 第17-18页 |
2.2.2 不同保存条件下线粒体的呼吸酶活性 | 第18-19页 |
2.2.3 不同保存条件下蚕豆根尖线粒体的拉曼光谱 | 第19-22页 |
2.3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铝离子胁迫蚕豆根尖后其线粒体的研究 | 第24-33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3.1.1 材料 | 第24页 |
3.1.2 蚕豆幼苗的培养 | 第24页 |
3.1.3 根相对伸长量的测定 | 第24页 |
3.1.4 DAPI染色 | 第24-25页 |
3.1.5 线粒体的提取和生理生化测定 | 第25-2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3.2.1 不同浓度铝离子处理蚕豆根尖的相对伸长量 | 第26页 |
3.2.2 不同浓度铝离子处理蚕豆根尖细胞的DAPI染色 | 第26-27页 |
3.2.3 不同浓度铝离子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 | 第27-28页 |
3.2.4 不同浓度铝离子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其线粒体的Cytc氧化酶活性 | 第28页 |
3.2.5 不同浓度铝离子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其线粒体的MDA含量 | 第28-29页 |
3.2.6 不同浓度铝离子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其线粒体的Cytc含量 | 第29页 |
3.2.7 不同浓度铝离子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其线粒体的Cytc/a比值 | 第29-30页 |
3.2.8 不同浓度铝离子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后其线粒体的拉曼光谱 | 第30-31页 |
3.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铝离子胁迫单个离体线粒体的研究 | 第33-38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4.1.1 材料 | 第33页 |
4.1.2 蚕豆幼苗的培养 | 第33页 |
4.1.3 蚕豆根尖线粒体的提取 | 第33页 |
4.1.4 不同浓度铝离子胁迫蚕豆根尖离体线粒体不同时间 | 第33页 |
4.1.5 不同浓度铝离子胁迫离体线粒体不同时间后呼吸功能测定 | 第33页 |
4.1.6 不同浓度铝离子胁迫离体线粒体不同时间后拉曼光谱测定 | 第33-3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4.2.1 不同浓度铝离子胁迫离体线粒体不同时间后呼吸功能 | 第34页 |
4.2.2 不同浓度铝离子胁迫离体线粒体不同时间后拉曼光谱 | 第34-37页 |
4.3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