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港口工程论文--港口水工建筑物论文--外堤论文

扭王块体护面斜坡堤越浪模拟的非静压模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7-13页
        1.2.1 斜坡堤越浪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第7-9页
        1.2.2 斜坡堤越浪的数学模型研究第9-13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3-15页
第2章 非静压波浪模型介绍第15-25页
    2.1 控制方程与边界条件第15-17页
    2.2 数值离散第17-20页
    2.3 数值求解第20-22页
    2.4 波浪破碎模型第22页
    2.5 本章总结第22-25页
第3章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25-43页
    3.1 模型参数设置第25-26页
        3.1.1 空间步长第25页
        3.1.2 时间步长第25页
        3.1.3 计算时长第25-26页
        3.1.4 造波边界条件第26页
        3.1.5 稳定性第26页
    3.2 SWASH模型造波第26-29页
        3.2.1 规则波造波第26-28页
        3.2.2 不规则波造波第28-29页
    3.3 斜坡堤越浪的模拟方法第29-30页
        3.3.1 SWASH中的孔隙层第29-30页
        3.3.2 通过地形描述斜坡堤第30页
        3.3.3 孔隙层和地形组合的方法描述建筑物第30页
    3.4 方法比选第30-36页
        3.4.1 孔隙层方法第31-32页
        3.4.2 等效底摩阻系数方法第32-33页
        3.4.3 组合方法第33-36页
        3.4.4 小结第36页
    3.5 不规则波越浪的模拟第36-38页
    3.6 波浪经过斜坡堤前后波高的模拟第38-41页
        3.6.1 孔隙层方法第39-40页
        3.6.2 等效底摩阻方法第40-41页
    3.7 本章总结第41-43页
第4章 扭王块体底摩阻系数经验公式第43-57页
    4.1 平均越浪量计算公式第43-47页
        4.1.1 EurOtop公式第43-44页
        4.1.2 我国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公式第44-45页
        4.1.3 美国海岸工程手册公式第45页
        4.1.4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第45-46页
        4.1.5 陈国平公式第46-47页
        4.1.6 Hebsgaard公式第47页
    4.2 平均越浪量计算公式对比第47-49页
    4.3 经验公式的建立第49-55页
        4.3.1 底摩阻系数的无量纲化第49页
        4.3.2 波浪要素的影响第49-51页
        4.3.3 堤顶高程的影响第51页
        4.3.4 经验公式的建立第51-55页
    4.4 本章总结第55-57页
第5章 经验公式的验证与应用第57-71页
    5.1 断面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第57-61页
        5.1.1 无胸墙斜坡堤验证第57-59页
        5.1.2 带胸墙斜坡堤验证第59-61页
    5.2 经验公式的修正第61页
    5.3 工程尺度算例应用第61-66页
        5.3.1 地形及参数设置第62-63页
        5.3.2 计算结果分析第63-66页
    5.4 斜向波入射角度对越浪的影响第66-69页
    5.5 本章总结第69-7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71-72页
    6.2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霞珠丙二烯氧化物合酶基因(VvAOS)克隆及表达分析
下一篇:在线学习算法的推广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