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 | 第12-18页 |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2页 |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 第12-13页 |
1.3 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 | 第13-18页 |
2 微生物肥料研究 | 第18-19页 |
2.1 微生物菌肥研究现状 | 第18页 |
2.2 PGPR菌肥的功能特性及效果 | 第18-19页 |
2.3 AMF菌肥的功能特性及效果 | 第19页 |
3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案例介绍 | 第19-22页 |
4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4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4.2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益生菌对植物的促生效应 | 第24-34页 |
引言 | 第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1.1 材料 | 第24-25页 |
1.2 方法 | 第2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5-32页 |
2.1 Cu污染土壤中益生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25-27页 |
2.2 Cu污染土壤中益生菌对植物Cu吸收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Pb污染土壤中益生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28-29页 |
2.4 Pb污染土壤中益生菌对植物Pb吸收的影响 | 第29-30页 |
2.5 接种AMF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30-31页 |
2.6 接种AMF对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益生菌菌肥研制及对植物的促生效应 | 第34-48页 |
引言 | 第34页 |
第一节 PGPR菌剂载体筛选及活菌数量检测 | 第34-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1.1 材料 | 第34-3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1.2.1 菌肥载体的研究 | 第35页 |
1.2.2 活菌数量统计 | 第3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益生菌菌肥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对狗牙根的促生效果 | 第3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1.1 材料 | 第36页 |
1.2 方法 | 第36-3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2.1 Cu污染土壤中不同菌肥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37-38页 |
2.2 Cu污染土壤中不同菌肥对植物Cu吸收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 Pb污染土壤中不同菌肥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39-41页 |
2.4 Pb污染土壤中不同菌肥对植物Pb吸收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页 |
第三节 AMF菌剂及对植物的侵染情况 | 第42-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1.1 材料 | 第42页 |
1.2 方法 | 第42-43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2.1 菌根侵染结果 | 第43-44页 |
2.2 孢子观察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重金属污染农田菌肥小区实验 | 第48-58页 |
引言 | 第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1.1 材料 | 第48页 |
1.2 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9-56页 |
2.1 菌肥处理对柳树、狗牙根生长和叶片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句容试验区) | 第49-52页 |
2.3 菌肥处理对柳树生长和叶片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张家港试验区) | 第52-53页 |
2.4 菌肥施加前后土壤重金属含量 | 第53-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与利用研究 | 第58-78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3页 |
1.1. 项目区地点及基本情况 | 第59-60页 |
1.2. 项目区植物种植及菌剂处理 | 第60-62页 |
1.3. 项目区施用菌肥处理 | 第62页 |
1.4 植物样品的采集及分析 | 第62-63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3-75页 |
2.1 土壤 | 第63-68页 |
2.2 植物 | 第68-73页 |
2.3 植物生物量、元素含量与重金属提取总量 | 第73-74页 |
2.4. 项目区产值分析 | 第74-75页 |
3 小结 | 第75-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8-8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