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基于基因组测序分析的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聚酮合成酶及效应蛋白鉴定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7页
    1.1 空心莲子草的分布与危害第13-14页
    1.2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及其毒素对空心莲子草的除草活性第14-15页
    1.3 真菌聚酮合成酶(PKS)基因及其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聚酮化合物及其合成酶基因第15-16页
        1.3.2 真菌聚酮合成酶基因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真菌效应蛋白及其研究现状第18-21页
        1.4.1 真菌效应蛋白及其作用第18-19页
        1.4.2 真菌效应蛋白的特征第19-20页
        1.4.3 真菌效应蛋白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 基因组测序与PKS和效应蛋白分析方法第21-25页
        1.5.1 基因组测序技术第21-23页
        1.5.2 基因组测序结果组装与基因预测第23-24页
        1.5.3 PKS和效应蛋白分析方法第24-25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全基因组测序及PKS与效应蛋白的预测第27-5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5页
        2.1.1 供试菌和植物材料第27页
        2.1.2 供试培养基第27-28页
        2.1.3 供试仪器及试剂第28页
        2.1.4 试验方法第28-3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5-55页
        2.2.1 菌株致病性测定第35-36页
        2.2.2 基因组DNA提取与测序第36页
        2.2.3 全基因组组装与基因预测第36-39页
        2.2.4 PKS基因预测第39-43页
        2.2.5 PKS基因的分析第43-46页
        2.2.6 效应蛋白预测第46-55页
    2.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转录组测序及PKS与效应蛋白的表达分析第57-7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7-62页
        3.1.1 供试材料第57-58页
        3.1.2 供试培养基第58页
        3.1.3 供试仪器及试剂第58页
        3.1.4 试验方法第58-6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2-73页
        3.2.1 测序样品的准备第62-64页
        3.2.2 RNA提取与测序第64-65页
        3.2.3 PKS及效应蛋白表达分析第65-73页
    3.3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75-79页
    4.1 结论第75页
    4.2 讨论第75-78页
    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因论的中国近代文人居宅演变研究
下一篇: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儿童公共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