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光学生物传感器 | 第10-15页 |
1.1.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 第11页 |
1.1.2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传感器 | 第11-12页 |
1.1.3 微环谐振腔传感器 | 第12-14页 |
1.1.4 片上实验室(Lab on chip) | 第14-15页 |
1.2 表面分子印迹 | 第15-16页 |
1.2.1 表面分子印迹的发展及应用 | 第15页 |
1.2.2 分子印迹与光学生物传感器的结合 | 第15-16页 |
1.3 文章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微环谐振腔传感原理 | 第17-39页 |
2.1 倏逝场传感原理 | 第17页 |
2.2 微环谐振腔波导结构的选择 | 第17-19页 |
2.3 单个微环谐振腔 | 第19-23页 |
2.3.1 Add-drop型微环谐振腔矩阵分析 | 第19-23页 |
2.4 微环谐振腔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3-26页 |
2.4.1 自由光谱范围(FSR) | 第23-25页 |
2.4.2 精细度(Fineness)和品质因子(Quality Factor) | 第25-26页 |
2.5 微环谐振腔的传感性能参数 | 第26-27页 |
2.5.1 灵敏度 | 第26-27页 |
2.5.2 探测极限(Limit of Detection) | 第27页 |
2.5.3 测量范围(Dynamic Range) | 第27页 |
2.6 级联微环谐振腔传感器 | 第27-35页 |
2.6.1 级联微环谐振腔的谱线分析——波长探测及游标效应 | 第28-31页 |
2.6.2 级联微环谐振腔的强度探测 | 第31-34页 |
2.6.3 等FSR级联微环谐振腔 | 第34-35页 |
2.7 等FSR级联微环谐振腔参数设计 | 第35-3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级联微环谐振腔传感器制作和测试系统搭建 | 第39-50页 |
3.1 器件制作工艺 | 第39-43页 |
3.2 级联微环谐振腔芯片器件结构方案 | 第43-44页 |
3.3 测试系统搭建 | 第44-49页 |
3.3.1 芯片光路耦合与封装 | 第44-48页 |
3.3.2 级联微环谐振腔微流集成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级联微环谐振腔体折射率传感 | 第50-57页 |
4.1 单个微环谐振腔的性能参数 | 第50-52页 |
4.2 级联微环谐振腔传感器的波长探测 | 第52-54页 |
4.2.1 温度特性 | 第52-54页 |
4.2.2 体折射率传感 | 第54页 |
4.3 等FSR级联微环谐振腔及强度探测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基于分子印迹膜的CMRR传感器 | 第57-70页 |
5.1 分子印迹膜的原理 | 第57-59页 |
5.2 实验制备分子印迹膜 | 第59-60页 |
5.2.1 方案选择 | 第59-60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5.2.3 实验仪器 | 第60页 |
5.3 合成过程 | 第60-61页 |
5.4 测试方案 | 第61-62页 |
5.5 MIPs传感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62-67页 |
5.5.1 MAA与EGDMA用量的影响 | 第62-65页 |
5.5.2 洗脱液的影响 | 第65-66页 |
5.5.3 光照功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5.6 基于黄体酮分子印迹膜的CMRR传感器 | 第67-6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