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轨道不平顺的分类及其检测方法 | 第10-11页 |
1.3 轨道长波不平顺及其测量 | 第11-19页 |
1.3.1 控制轨道长波不平顺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1.3.2 轨道长波不平顺的测量 | 第12-19页 |
1.3.2.1 通过轨道外部几何状态测量长波 | 第13-15页 |
1.3.3.2 利用激光准直技术测量长波 | 第15-16页 |
1.3.2.3 通过轨道内部几何状态测量长波 | 第16-19页 |
1.4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9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长波快速精测的理论推导 | 第21-40页 |
2.1 惯性轨迹法测量长波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2.1.1 惯性轨迹法测量原理 | 第21-24页 |
2.1.2 光纤陀螺仪误差模型分析 | 第24-25页 |
2.1.3 惯性轨迹法测量长波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2.2 地理信息约束下地球自转实时补偿算法推导 | 第26-29页 |
2.2.1 常用坐标系 | 第26-27页 |
2.2.2 地球自转影响分量推导 | 第27-29页 |
2.3 利用设计线型求取关键参数 | 第29-38页 |
2.3.1 真方位角θ的计算 | 第29-35页 |
2.3.2 纬度φ的计算 | 第35-36页 |
2.3.3 超高倾角的计算 | 第36-37页 |
2.3.4 坡度角的计算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长波快速精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60页 |
3.1 软件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40-41页 |
3.2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41-43页 |
3.2.1 下位机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3.2.2 上位机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 第43页 |
3.3 通讯协议 | 第43-47页 |
3.3.1 上下位机通讯协议 | 第44-45页 |
3.3.2 长波快速精测功能模块接口定义 | 第45-47页 |
3.4 软件设计 | 第47-55页 |
3.4.1 下位机程序的设计 | 第47-48页 |
3.4.2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 第48-55页 |
3.4.2.1 长波快速精测算法验证例程的设计 | 第49-54页 |
3.4.2.2 长波快速精测功能模块的动态链接库封装 | 第54-55页 |
3.5 重要子程序算法的实现 | 第55-59页 |
3.5.1 真方位角计算子程序 | 第55-56页 |
3.5.2 超高倾角计算子程序 | 第56页 |
3.5.3 中央子午线经度差计算子程序 | 第56-57页 |
3.5.4 模4补码换算子程序 | 第57-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长波快速精测实测分析 | 第60-79页 |
4.1 地球自转引起的长波检测误差 | 第60-64页 |
4.2 长波快速精测实测分析 | 第64-77页 |
4.2.1 实验方案 | 第64-65页 |
4.2.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5-77页 |
4.2.2.1 长波快速测量实验数据分析 | 第65-71页 |
4.2.2.2 长波快速精测实验数据分析 | 第71-76页 |
4.2.2.3 长波快速测量法与长波快速精测法数据对比 | 第76-7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页 |
5.2 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