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3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镁合金的分类及生产工艺 | 第11-14页 |
1.2.1 镁合金的分类 | 第11-12页 |
1.2.2 镁合金的生产工艺 | 第12-14页 |
1.3 镁合金的室温变形机制及影响因素 | 第14-21页 |
1.3.1 镁合金的室温变形机制 | 第14-18页 |
1.3.2 镁合金的室温变形行为 | 第18-21页 |
1.4 镁合金的析出行为 | 第21-26页 |
1.4.1 不连续析出和连续析出 | 第21-22页 |
1.4.2 析出强化 | 第22-23页 |
1.4.3 析出相形核 | 第23-25页 |
1.4.4 析出相形状 | 第25-26页 |
1.4.5 异相形核 | 第26页 |
1.5 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6-29页 |
1.5.1 预变形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1.5.2 时效处理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9-32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2.1 实验材料及成分 | 第32页 |
2.2 微观组织观察 | 第32-33页 |
2.2.1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 第32页 |
2.2.2 扫描电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 第32-33页 |
2.2.3 透射电镜电子显微分析 | 第33页 |
2.3 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2.3.1 显微硬度测试 | 第33页 |
2.3.2 室温拉伸、压缩试验 | 第33-34页 |
3 通过孪生变形提高AZ80镁合金轧板的时效强化响应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3.3 微观组织 | 第35-43页 |
3.3.1 温度对AZ80镁合金析出相形貌的影响 | 第35-41页 |
3.3.2 变形量对AZ80镁合金析出相形貌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析出相形貌改变的成因 | 第42-43页 |
3.4 变形量对AZ80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3.5 讨论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多重孪晶和时效处理对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调控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多重孪晶化和时效处理对AZ80镁合金微观组织的调控 | 第49-58页 |
4.2.1 材料准备 | 第49页 |
4.2.2 时效处理对样品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形貌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3 时效时间对样品硬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4 多重孪晶化样品在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演变 | 第52-57页 |
4.2.5 多重孪晶化样品在时效过程中微观织构的演变 | 第57-58页 |
4.3 时效时间对多重孪晶化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讨论 | 第5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退孪生对析出相的调控及其对AZ80轧板性能的影响 | 第64-92页 |
5.1 引言 | 第64-65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65页 |
5.3 孪生-退孪生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AZ80的影响 | 第65-70页 |
5.3.1 孪生-退孪生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样品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5-69页 |
5.3.2 孪生-退孪生预变形和时效处理对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 讨论 | 第70-73页 |
5.5 退孪生变形对孪生后时效处理样品的影响 | 第73-82页 |
5.5.1 织构的演变 | 第73-74页 |
5.5.2 析出相与基体取向关系的调控 | 第74-80页 |
5.5.3 析出相与基体取向关系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 第80-82页 |
5.6 讨论 | 第82-8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9-92页 |
6 扭转变形和时效处理对AZ91合金挤压棒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2-106页 |
6.1 引言 | 第92页 |
6.2 实验过程 | 第92-93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93-98页 |
6.3.1 扭转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 | 第93-96页 |
6.3.2 析出相的析出行为 | 第96-98页 |
6.4 拉伸和压缩性能 | 第98-99页 |
6.5 讨论 | 第99-10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3-106页 |
7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06-10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6-107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6页 |
附录 | 第126页 |
A.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