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电子政务的概念 | 第18页 |
2.2 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及其安全保障 | 第18-22页 |
2.2.1 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 | 第18-20页 |
2.2.2 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 第20-22页 |
2.3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 | 第22-23页 |
2.4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4.1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3页 |
2.4.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成都市双流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状况之调查设计 | 第25-32页 |
3.1 双流区电子政务运行概况 | 第25-26页 |
3.2 调查样本之选择 | 第26-27页 |
3.3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 第27页 |
3.3.1 调查方法 | 第27页 |
3.3.2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3.4 调查假设 | 第27-28页 |
3.5 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 第28-32页 |
第四章 成都市双流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状况之调查情况 | 第32-39页 |
4.1 调查之实施过程 | 第32页 |
4.2 调查情况之分析 | 第32-37页 |
4.2.1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保障状况 | 第32-34页 |
4.2.2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保障状况 | 第34-35页 |
4.2.3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状况 | 第35-37页 |
4.3 调查结论与调查假设对比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成都市双流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5.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滞后 | 第39-40页 |
5.1.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9页 |
5.1.2 地方层面规范规章不完善 | 第39-40页 |
5.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40-42页 |
5.2.1 安全责任制度不明确 | 第40页 |
5.2.2 安全标准体系不完整 | 第40-41页 |
5.2.3 安全管理职能分散 | 第41页 |
5.2.4 网络安全管理政策不到位 | 第41-42页 |
5.2.5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空缺 | 第42页 |
5.3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低 | 第42-44页 |
5.3.1 网络安全域划分模糊 | 第42-43页 |
5.3.2 缺少安全保障技术 | 第43-44页 |
5.4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 | 第44-46页 |
5.4.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设计缺乏规划 | 第44页 |
5.4.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尚不健全 | 第44页 |
5.4.3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项目管理水平较低 | 第44-46页 |
第六章 改进成都市双流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状况的对策 | 第46-53页 |
6.1 强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 第46页 |
6.2 健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运行管理体系 | 第46-48页 |
6.2.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行政管理 | 第46-47页 |
6.2.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技术管理 | 第47页 |
6.2.3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 第47-48页 |
6.3 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 第48-50页 |
6.3.1 改进服务外包开发模式 | 第48页 |
6.3.2 优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流程 | 第48-49页 |
6.3.3 明确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建设原则 | 第49-50页 |
6.4 构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社会服务体系 | 第50-53页 |
6.4.1 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服务 | 第50页 |
6.4.2 优化系统安全应急响应服务 | 第50-51页 |
6.4.3 严格网络安全测评认证 | 第51页 |
6.4.4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训 | 第51-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