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仁果类病虫害论文--梨病虫害论文

梨果采后病害新型拮抗菌分离、筛选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简介第14-15页
     ·生物防治的概念第14页
     ·生物防治经历的三个阶段第14-15页
   ·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第15-20页
     ·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背景第15-17页
     ·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应用现状第17-19页
     ·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梨果生产和病害情况第20页
   ·本研究目的意义第20-21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第21-23页
     ·内容和方法第21页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生物防治拮抗菌分离、筛选和鉴定第23-42页
   ·材料第24-26页
     ·采集样品第24页
     ·供试水果第24页
     ·病原菌第24-25页
     ·主要试剂第2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方法第26-37页
     ·拮抗菌的分离第26页
     ·拮抗菌的筛选第26-27页
     ·菌种的保藏第27页
     ·拮抗菌酵母的常规鉴定第27-30页
     ·拮抗细菌的常规鉴定第30-35页
     ·酵母5.8SrDNA-ITS区和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第35-37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拮抗菌的分离筛选结果第37页
     ·离体(in vitro)筛选结果第37-38页
     ·活体(in vivo)筛选结果第38页
     ·拮抗菌的鉴定结果第38-40页
   ·讨论第40-42页
第三章 拮抗菌(酵母)的生长性能及生防效果研究第42-51页
   ·材料第42-43页
     ·供试水果第42页
     ·病原菌第42页
     ·主要仪器第42-43页
   ·方法第43-46页
     ·酵母培养基的制备及其培养条件第43页
     ·拮抗酵母菌Y20和Y21菌悬液的制备第43页
     ·病原菌菌悬液的制备第43页
     ·拮抗酵母对梨果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研究第43-44页
     ·拮抗酵母对梨果自然腐烂率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第44-45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5-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拮抗酵母Y20、Y21在NYDB培养基上的生长动态第46-47页
     ·拮抗酵母对梨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第47-49页
   ·讨论第49-51页
第四章 拮抗酵母(Y20、Y21)安全性研究第51-73页
   ·材料第51-52页
     ·拮抗酵母第51页
     ·试验动物第51页
     ·主要试剂第51-52页
     ·主要仪器第52页
   ·方法第52-56页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第52页
     ·Ames试验第52-53页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第53页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第53页
     ·30天喂养试验第53-56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71页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第56页
     ·Ames试验结果第56-58页
     ·酵母菌悬液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第58-59页
     ·酵母菌悬液对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的影响第59页
     ·30天喂养试验结果第59-71页
   ·讨论第71-73页
第五章 生物防治拮抗菌生产保藏方法的研究初探第73-88页
   ·材料第73-74页
     ·供试水果第73页
     ·病原菌第73页
     ·主要试剂第73-74页
     ·主要仪器第74页
   ·方法第74-80页
     ·拮抗酵母Y20培养基优化第74-76页
     ·拮抗酵母Y20糖蜜发酵培养基优化第76-77页
     ·拮抗酵母Y20和Y21保藏方法的研究第77-79页
     ·拮抗酵母Y20和Y21储藏期内对梨果腐烂发病率的影响第79-80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80页
   ·结果与分析第80-87页
     ·拮抗酵母Y20培养基优化结果第80-82页
     ·拮抗酵母Y20糖蜜发酵培养基优化试验结果第82-83页
     ·拮抗酵母Y21发酵培养试验结果第83-84页
     ·拮抗酵母Y20和Y21保藏方法的研究结果第84-86页
     ·拮抗酵母Y20和Y21保藏期内对梨果腐烂发病率影响的结果第86-87页
   ·讨论第87-88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88-90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88-89页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致谢第96-97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谱区优选方法的草莓内部品质检测研究
下一篇:改性ZnS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光降解环丙沙星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