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中法的价值冲突及化解的基本原则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 网络暴力和法的价值概述 | 第13-23页 |
2.1 网络暴力的界定 | 第13-17页 |
2.1.1 网络暴力的涵义 | 第14-15页 |
2.1.2 网络暴力的特征 | 第15-17页 |
2.2 法的价值的含义及其冲突的表现 | 第17-23页 |
2.2.1 法的价值的含义 | 第17-18页 |
2.2.2 法的价值的内容 | 第18-20页 |
2.2.3 法的价值的冲突的表现 | 第20-23页 |
3 网络暴力中法的价值的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23-28页 |
3.1 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 | 第23-25页 |
3.1.1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 | 第23-24页 |
3.1.2 知情权与隐私权 | 第24-25页 |
3.2 个人自由与法治秩序 | 第25-28页 |
3.2.1 网络空间中的冲突 | 第26页 |
3.2.2 现实社会中的冲突 | 第26-28页 |
4 网络暴力中法的价值冲突的原因 | 第28-33页 |
4.1 主体原因 | 第28-29页 |
4.1.1 主体的认知水平 | 第28-29页 |
4.1.2 主体的阶层性 | 第29页 |
4.2 社会原因 | 第29-30页 |
4.2.1 社会本身的复杂性 | 第29-30页 |
4.2.2 社会本身的多样性 | 第30页 |
4.3 其他原因 | 第30-33页 |
4.3.1 文化原因 | 第30-31页 |
4.3.2 历史原因 | 第31-33页 |
5 网络暴力中法的价值冲突化解的基本原则 | 第33-40页 |
5.1 价值位阶原则 | 第33-35页 |
5.1.1 以静态的价值位阶为基础 | 第33-34页 |
5.1.2 以动态价值位阶作为补充 | 第34-35页 |
5.2 个案平衡原则 | 第35-36页 |
5.2.1 注意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环境的特殊性 | 第35页 |
5.2.2 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细化 | 第35-36页 |
5.3 比例原则 | 第36-38页 |
5.3.1 始终贯彻“禁止过度” | 第36-37页 |
5.3.2 比例原则在网络暴力中的具体开展 | 第37-38页 |
5.4 主体认同与外部统一相结合原则 | 第38-40页 |
5.4.1 主体认同和外部统一相结合的必要性 | 第38页 |
5.4.2 培养统一的价值认识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