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1 高压开关设备 | 第11-31页 |
| 1.1 概述 | 第11页 |
| 1.2 高压断路器 | 第11-14页 |
| 1.3 GIS组合电器设备 | 第14-21页 |
| 1.3.1 GIS组合电器设备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 1.3.2 GIS组合电器设备的分类 | 第15页 |
| 1.3.3 GIS组合电器设备的结构组成 | 第15-19页 |
| 1.3.4 GIS组合电器设备的特点 | 第19-21页 |
| 1.4 高压开关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 第21-31页 |
| 1.4.1 常规式断路器应用方案 | 第21-25页 |
| 1.4.2 GIS组合电器设备应用方案 | 第25-31页 |
| 2 开关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方案 | 第31-38页 |
| 2.1 概况 | 第31-32页 |
| 2.2 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意义 | 第32页 |
| 2.3 国内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 | 第32-38页 |
| 2.3.1 智能化方案 | 第32-35页 |
| 2.3.2 智能化方案优缺点比较 | 第35-36页 |
| 2.3.3 智能终端的安装 | 第36-38页 |
| 3 汪河66kV变电站设计 | 第38-72页 |
| 3.1 电力系统概况 | 第38-39页 |
| 3.2 电气主接线 | 第39-45页 |
| 3.2.1 各级电压母线接线方式 | 第39-41页 |
| 3.2.2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中性点补偿装置的选择 | 第41-42页 |
| 3.2.3 无功补偿装置的设置 | 第42-45页 |
| 3.3 短路电流 | 第45-47页 |
| 3.3.1 短路电流计算 | 第45-47页 |
| 3.3.2 污秽等级 | 第47页 |
| 3.4 主要设备选择 | 第47-61页 |
| 3.4.1 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 | 第47-48页 |
| 3.4.2 主变压器选型 | 第48-49页 |
| 3.4.3 66 kV设备 | 第49-53页 |
| 3.4.4 10 kV设备 | 第53-61页 |
| 3.5 电气总平面及配电装置布置 | 第61-72页 |
| 3.5.1 高压配电装置布置要求 | 第61页 |
| 3.5.2 电气总平面布置 | 第61-68页 |
| 3.5.3 高压配电装置布置优化 | 第68-72页 |
| 4 汪河66kV变电站小型化全封闭组合电器(T-GIS)的应用 | 第72-87页 |
| 4.1 概述 | 第72页 |
| 4.2 开关设备的智能化配置 | 第72-76页 |
| 4.2.1 智能化设计原则 | 第72页 |
| 4.2.2 开关设备的智能化配置 | 第72-74页 |
| 4.2.3 智能终端配置 | 第74-76页 |
| 4.3 复合式组合电器(T-GIS) | 第76-80页 |
| 4.3.1 应用条件 | 第76页 |
| 4.3.2 使用环境条件 | 第76-77页 |
| 4.3.3 布置模式 | 第77页 |
| 4.3.4 结构特点 | 第77-80页 |
| 4.4 复合式组合电器(T-GIS)的特点 | 第80-81页 |
| 4.4.1 结构紧凑合理 | 第80页 |
| 4.4.2 建设成本低 | 第80-81页 |
| 4.4.3 日常维护量小 | 第81页 |
| 4.5 配电装置设备选型优化 | 第81-86页 |
| 4.5.1 可靠性分析 | 第81-82页 |
| 4.5.2 可维护性分析 | 第82-83页 |
| 4.5.3 可施工性分析 | 第83-84页 |
| 4.5.4 可扩展性分析 | 第84-85页 |
| 4.5.5 人性化分析 | 第85-86页 |
| 4.6 结语 | 第86-87页 |
| 结论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