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去杠杆背景下房地产信托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1.2.1 房地产信托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2 金融支持与房地产价格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1.2.3 影子银行、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1.2.4 国内外研究的综述评价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20-21页
        1.4.1 研究创新第20页
        1.4.2 研究不足第20-21页
第2章 去杠杆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信托的现状分析第21-37页
    2.1 我国“去杠杆”的进程第21-23页
        2.1.1 2010. 4-2015. 12房价调控下的房企“去杠杆化”第21-22页
        2.1.2 2015. 12-2018.4供给侧改革下的“去杠杆”第22页
        2.1.3 2018.4起供给侧改革下的“结构性去杠杆”第22-23页
    2.2 去杠杆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融资现状分析第23-30页
        2.2.1 去杠杆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融资变化第23-29页
        2.2.2 去杠杆背景下房企的最新融资状况第29-30页
        2.2.3 去杠杆背景下房企杠杆率变化情况第30页
    2.3 去杠杆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信托及其发展第30-37页
        2.3.1 房地产信托的概念范畴第30-31页
        2.3.2 房地产信托的融资模式第31-33页
        2.3.3 去杠杆背景下房地产信托的现状描述第33-35页
        2.3.4 去杠杆背景下房地产信托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第35-37页
第3章 去杠杆背景下房地产信托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制分析第37-46页
    3.1 基于供需理论分析第37-41页
        3.1.1 供给作用下增强卖方的市场地位第37-39页
        3.1.2 房地产价格决定的局部均衡原理第39-41页
    3.2 基于流动性效应分析第41-42页
        3.2.1 调动社会闲散资金第41页
        3.2.2 调动金融机构资金第41-42页
    3.3 基于成本效应分析第42-44页
        3.3.1 作为高成本的融资渠道第42-43页
        3.3.2 作为商业银行信贷通道第43-44页
    3.4 基于市场预期分析第44-46页
        3.4.1 以投资者视角分析第44页
        3.4.2 以贷款者视角分析第44-46页
第4章 基于时间序列的房地产信托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制检验第46-56页
    4.1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构建第46-48页
        4.1.1 变量的选取第46-47页
        4.1.2 模型的构建第47-48页
    4.2 计量模型的检验第48-49页
        4.2.1 平稳性检验第48页
        4.2.2 协整检验第48-49页
        4.2.3 模型稳定性检验第49页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9-56页
        4.3.1 脉冲效应的动态分析第49-53页
        4.3.2 反事实模拟验证分析第53-54页
        4.3.3 实证检验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基于面板数据的房地产信托对房价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检验第56-63页
    5.1 面板模型的构建第56-57页
    5.2 变量选取与描述第57-58页
        5.2.1 变量的选取第57-58页
        5.2.2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第58页
    5.3 计量模型的检验第58-60页
        5.3.1 模型的内生性检验第58-59页
        5.3.2 模型的个体效应检验第59-60页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60-63页
        5.4.1 实证结果第60-61页
        5.4.2 实证分析第61-63页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3-67页
    6.1 研究结论第63-64页
    6.2 政策建议第64-67页
        6.2.1 差异化监管应对不同金融创新第64-65页
        6.2.2 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第65-66页
        6.2.3 重申信托转型以服务实体经济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个人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部人控制视角下宝万之争的原因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机构投资者:积极的监督者VS.内幕交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