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泥岩地层大盾构施工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现阶段地表沉降分析方法 | 第13-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8-26页 |
2.1 工程概述 | 第18-19页 |
2.2 工程地质 | 第19-22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2.2.2 地层特性 | 第19-22页 |
2.3 水文地质 | 第22-23页 |
2.3.1 地表水、地下水赋存及类型 | 第22页 |
2.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腐蚀及动态特征 | 第22-23页 |
2.4 隧道洞身范围内的围岩级别 | 第23-25页 |
2.5 盾构施工难点 | 第25-26页 |
2.5.1 穿越建(构)筑物 | 第25页 |
2.5.2 长距离泥岩层掘进施工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盾构工程掘进施工与主要工艺 | 第26-40页 |
3.1 盾构试掘进成型隧道控制 | 第26-27页 |
3.2 工程参数控制情况 | 第27-33页 |
3.2.1 参数控制 | 第27-28页 |
3.2.2 壁后注浆 | 第28-29页 |
3.2.3 渣土改良 | 第29-30页 |
3.2.4 管片拼装 | 第30-33页 |
3.3 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控制情况 | 第33-34页 |
3.4 盾构主要掘进参数统计分析 | 第34-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40-60页 |
4.1 盾构施工出土量分析及沉降监测 | 第40-41页 |
4.2 盾构区间地表沉降分析 | 第41-48页 |
4.2.1 左线盾构区间地表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 第42-45页 |
4.2.2 右线盾构区间地表沉降监测成果分析 | 第45-48页 |
4.2.3 盾构区间地表沉降监测成果综合分析 | 第48页 |
4.3 盾构施工参数及地表沉降直观统计分析 | 第48-54页 |
4.3.1 盾构施工参数统计结果 | 第48-50页 |
4.3.2 盾构施工参数及沉降量直观分析 | 第50-54页 |
4.4 盾构施工参数数理统计分析 | 第54-59页 |
4.4.1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54-56页 |
4.4.2 盾构施工参数灰色关联分析 | 第56-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60-86页 |
5.1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60-63页 |
5.1.1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60-62页 |
5.1.2 岩土材料本构关系 | 第62-63页 |
5.1.3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63页 |
5.2 模型的建立 | 第63-73页 |
5.2.1 模型路段的选取 | 第63-64页 |
5.2.2 路段地质情况的简化及模型参数的计算 | 第64-68页 |
5.2.3 荷载计算 | 第68-70页 |
5.2.4 周边建筑物及其加固处理 | 第70-71页 |
5.2.5 考虑接头的管片刚度的调整 | 第71-73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85页 |
5.3.1 各施工阶段条件下的沉降分析 | 第73-81页 |
5.3.2 实测沉降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81-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