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9-16页 |
1.3.1 网络及可靠性理论方法研究简述 | 第9-11页 |
1.3.2 风险分析评估研究简述 | 第11-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我国石油供应可靠性分析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18-23页 |
2.1 石油供应可靠性模型的网络可靠性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网络的几个概念 | 第18页 |
2.1.2 网络可靠性定义 | 第18-19页 |
2.1.3 网络可靠性的测度 | 第19页 |
2.2 我国石油供应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19-22页 |
2.2.1 我国石油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 | 第19-20页 |
2.2.2 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路线 | 第20-21页 |
2.2.3 我国石油供应网络模型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应用网络模型进行石油供应可靠性分析的方法 | 第23-35页 |
3.1 网络节点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3-27页 |
3.1.1 国家节点石油供应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3.1.2 网络特殊节点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3.2 网络路径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3.3 网络系统整体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3.4 网络输送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我国石油供应可靠性的网络模型应用分析 | 第35-48页 |
4.1 主要节点国家供应可靠性分析 | 第35-39页 |
4.1.1 我国主要进口国家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4.1.2 国家可靠性指数的衡量 | 第36-37页 |
4.1.3 国家可靠性归一化处理 | 第37-39页 |
4.2 主要供应路线可靠性分析 | 第39-42页 |
4.2.1 航道的安全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2 自然地理环境可靠性分析 | 第40-41页 |
4.2.3 我国石油进口路径总体可靠性分析 | 第41-42页 |
4.3 整体网络石油供应可靠性分析 | 第42-44页 |
4.4 不同情况条件下我国石油供应可靠性分析 | 第44-47页 |
4.4.1 供应网络无异常我国石油供应可靠性分析 | 第44-46页 |
4.4.2 不同国家异常的我国石油供应可靠性分析 | 第46-47页 |
4.4.3 进口网络中关键节点的异常我国石油供应可靠性分析 | 第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8-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5.2 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