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7页 |
1.1 本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3页 |
1.2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及其发展 | 第13-19页 |
1.2.1 被动控制 | 第14-16页 |
1.2.2 主动控制 | 第16-17页 |
1.2.3 半主动控制 | 第17-18页 |
1.2.4 混合控制 | 第18-19页 |
1.3 文中相关的振动控制措施及其研究现状 | 第19-34页 |
1.3.1 消能减振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2 悬吊质量减振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3 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3.4 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的研究概况 | 第26-31页 |
1.3.5 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 第31-34页 |
1.4 偏心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34-40页 |
1.4.1 理论研究 | 第35-39页 |
1.4.2 试验研究 | 第39-40页 |
1.5 振动台的国内外发展和应用情况 | 第40-45页 |
1.5.1 振动台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40-42页 |
1.5.2 振动台的应用情况 | 第42-45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45-46页 |
1.7 本文的创新点 | 第46-47页 |
第二章 非比例阻尼偏心结构近似实空间解耦分析 | 第47-57页 |
2.1 结构简化模型 | 第47-48页 |
2.2 单向偏心结构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48-52页 |
2.2.1 运用强迫解耦法对运动方程解耦求解 | 第49页 |
2.2.2 运用近似实空间解耦方法求解结构响应 | 第49-52页 |
2.3 双向偏心结构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52-55页 |
2.3.1 强迫解耦法对运动方程解耦求解 | 第53页 |
2.3.2 误差分析 | 第53-54页 |
2.3.3 近似实空间解耦法分析 | 第54-55页 |
2.4 算例 | 第55-5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考虑地面转动分量的双向偏心隔震结构振动控制研究 | 第57-66页 |
3.1 运动方程建立 | 第57-60页 |
3.2 地面转动分量求解 | 第60-63页 |
3.3 数值计算 | 第63-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悬吊质量板双向偏心结构的减震性能分析 | 第66-76页 |
4.1 运动模型和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66-68页 |
4.2 悬吊参数确定 | 第68-69页 |
4.3 自振特性分析 | 第69-71页 |
4.4 地震波的选取 | 第71-73页 |
4.5 数值计算分析 | 第73-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偏心工业厂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76-89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76-77页 |
5.2 钢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77-88页 |
5.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7-78页 |
5.2.2 厂房原始模型自振特性分析 | 第78-83页 |
5.2.3 厂房原始模型时程分析 | 第83-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粘滞阻尼器和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对偏心工业厂房进行振动控制 | 第89-111页 |
6.1 粘滞阻尼器对厂房中的设备进行振动控制 | 第89-97页 |
6.1.1 粘滞阻尼器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89-94页 |
6.1.2 粘滞阻尼器对设备的减震效果分析 | 第94-97页 |
6.2 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模型和参数确定 | 第97-99页 |
6.2.1 可调的磁致库仑阻尼力 | 第97-98页 |
6.2.2 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模型 | 第98-99页 |
6.3 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对偏心工业厂房进行振动控制 | 第99-105页 |
6.3.1 控制策略 | 第99-102页 |
6.3.2 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对钢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 | 第102-105页 |
6.4 粘滞阻尼器和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共同作用对偏心工业厂房进行振动控制 | 第105-109页 |
6.4.1 优选减震方案 | 第105-107页 |
6.4.2 钢框架结构减震效果对比 | 第107-10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振动台试验 | 第111-149页 |
7.1 振动台试验相似关系及模型设计 | 第112-116页 |
7.1.1 相似概念 | 第112页 |
7.1.2 相似关系 | 第112-114页 |
7.1.3 材料选取 | 第114页 |
7.1.4 模型设计 | 第114-115页 |
7.1.5 配重计算 | 第115-116页 |
7.2 缩尺模型与原结构的有限元验证 | 第116-119页 |
7.2.1 缩尺模型和原模型自振特性对比 | 第116-118页 |
7.2.2 缩尺模型和原模型动力响应对比 | 第118-119页 |
7.3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119-128页 |
7.4 试验模型自振特性测试分析 | 第128-131页 |
7.4.1 试验仪器 | 第128-129页 |
7.4.2 传感器的布置 | 第129-130页 |
7.4.3 自振特性分析结果 | 第130-131页 |
7.5 无控制工况振动台试验 | 第131-136页 |
7.6 设备上装设粘滞阻尼器振动台试验 | 第136-142页 |
7.7 粘滞阻尼器和磁流变弹性体阻尼器共同作用振动台试验 | 第142-148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2页 |
8.1 结论 | 第149-151页 |
8.2 展望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