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内外关于老有所为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对关工委“五老”队伍建设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对老有所为及关工委“五老”队伍建设研究的总结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8-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关工委“五老”队伍建设工作内容及现状 | 第21-2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1.1 社区 | 第21页 |
2.1.2 关工委 | 第21页 |
2.1.3 “五老” | 第21-22页 |
2.1.4 关工委五老队伍建设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2.1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则 | 第23页 |
2.2.2 人际关系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双因素理论 | 第24页 |
2.3 城市社区关工委“五老”队伍建设现状 | 第24-28页 |
2.3.1 组织性 | 第24-25页 |
2.3.2 发展性 | 第25-26页 |
2.3.3 实效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关工委“五老”队伍建设问题及原因 | 第28-33页 |
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28-29页 |
3.1.1 认识有偏差 | 第28-29页 |
3.1.2 参与面不广 | 第29页 |
3.2 作用发挥契合度不高 | 第29-31页 |
3.2.1 专业性不强 | 第29-30页 |
3.2.2 契合度不高 | 第30-31页 |
3.3 队伍相对稳定性不佳 | 第31-33页 |
3.3.1 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3.3.2 稳定性不佳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加强城市社区关工委“五老”队伍建设对策分析 | 第33-45页 |
4.1 树立新理念,扩大覆盖面 | 第33-35页 |
4.1.1 供给与需求相结合的理念 | 第33-34页 |
4.1.2 付出与收获相结合的理念 | 第34页 |
4.1.3 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理念 | 第34-35页 |
4.2 搭建新平台,增强契合度 | 第35-37页 |
4.2.1 宣传教育的平台 | 第35-36页 |
4.2.2 实践引领的平台 | 第36页 |
4.2.3 关爱帮扶的平台 | 第36-37页 |
4.2.4 调查研究的平台 | 第37页 |
4.3 建立新机制,提高稳定性 | 第37-45页 |
4.3.1 组织引导机制 | 第37-40页 |
4.3.2 素质提升机制 | 第40-41页 |
4.3.3 激励保障机制 | 第41-44页 |
4.3.4 信息公开机制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实证 | 第45-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