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人性本恶的世界观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清教:无法逃脱的原罪意识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血缘:无法回避的罪孽感与疏离感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探索:失败的布鲁克农庄实践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厄内斯特:无法寻觅的诚挚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霍桑笔下的恶人形象 | 第16-27页 |
第一节 戴着黑面纱的"善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大红宝石"的追逐者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精神错乱的背叛者 | 第19-20页 |
第四节 不可饶恕的"弃儿" | 第20-22页 |
第五节 "恶人"背后的人性阴影 | 第22-27页 |
第三章 "恶人"的救赎 | 第27-36页 |
第一节 面对罪恶的忏悔 | 第27-31页 |
第二节 穿越心灵的困境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奋起自救的双手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恶人形象的文化反思 | 第36-40页 |
第一节 反思理性文化:质疑异化的现实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疑惑与探索的契合:追求情与智的平衡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