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准入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2.1 生态文明建设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1.1 生态文明建设 | 第15页 |
2.1.2 系统论 | 第15-16页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页 |
2.2 环境准入机制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2.1 强制性环境准入机制 | 第17页 |
2.2.2 差异性环境准入机制 | 第17页 |
2.2.3 环境容量 | 第17-18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2.3.1 对比分析法 | 第18页 |
2.3.2 一维模型 | 第18-19页 |
2.3.3 A-P值法 | 第19-20页 |
2.3.4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第20页 |
2.4 环境准入机制的具体措施 | 第20-23页 |
2.4.1 严格执行法定制度 | 第20-21页 |
2.4.2 出台差异性环境准入机制 | 第21页 |
2.4.3 实行准入机制动态管理 | 第21-22页 |
2.4.4 明确争议消解方式 | 第22页 |
2.4.5 分级分区管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准入机制运行现状 | 第23-54页 |
3.1 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 第23-40页 |
3.1.1 环境质量现状 | 第23-38页 |
3.1.2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 第38-40页 |
3.2 环境问题识别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40-44页 |
3.2.1 环境问题识别 | 第40页 |
3.2.2 制约因素分析 | 第40-44页 |
3.3 环境准入机制运行现状 | 第44-52页 |
3.3.1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44-45页 |
3.3.2 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环境准入预评估制度 | 第45-47页 |
3.3.3 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 第47-51页 |
3.3.4 划定环境功能区 | 第51-52页 |
3.3.5 提出土地利用强度准入指标 | 第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54-68页 |
4.1 指标因子的选择与分析 | 第54-56页 |
4.2 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56-67页 |
4.2.1 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56-58页 |
4.2.2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 | 第58-63页 |
4.2.3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 第63-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贵安新区环境准入机制建立和运行的建议 | 第68-75页 |
5.1 科学建立环境准入机制 | 第68-69页 |
5.2 强化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 | 第69页 |
5.3 实行环境准入机制动态管理 | 第69-70页 |
5.4 加强环保教育,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 第70-71页 |
5.5 提升基础能力和人才支撑 | 第71-72页 |
5.6 完善保障措施 | 第72页 |
5.7 机制与指标配套运行 | 第72-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